主 办: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技术支持: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全部
政治专题
经济专题
社会专题
文化专题
生态文明专题
[摘要] 雁栖湖坐落于燕山脚下长城之边,因每年春秋两季都会有成群的大雁来此栖息而得名。雁栖湖景色秀丽、风光旖旎,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称赞此处“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2014年9月,北京雁栖湖生态发展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建成。之后,示范区陆续承办了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两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重大国际会议,日益成为闻名遐迩的国际会都和展示中国形象的标志性窗口。如今,示范区时刻聚焦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立志达成“服务国家顶层国际交往、可举办全流程主场外交活动的核心承载区”的奋斗目标。
[摘要] “一微克”行动,是北京市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指示批示的重要成果。“一微克”行动,出发点是贯彻以人为本发展理念。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的城市为人民。治理大气污染,根本诉求就是要解决首都的“心肺之患”,让百姓在蓝天白云下舒适地生活。党和政府坚决兑现对人民的承诺,交出令人民满意的“北京答卷”,深刻体现了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一理念。
[摘要] 当前,世界经济数字化转型不断加速,数字技术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活、生产、学习方式,推动世界政治格局、经济格局、科技格局、文化格局、安全格局深度变革。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北京,中关村软件园无疑是首都数字经济的一颗璀璨明珠,不仅是国际信息产业与数字贸易港,更是数字贸易试验区的核心区域。中关村软件园诞生于2000年,是我国著名的软件基地。
[摘要] 2020年的金秋,北京启动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近四年来,北京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积极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全力打造改革开放“北京样板”,目前已落地50多项全国突破性政策,形成40多项全国推广的创新经验案例,国务院批复北京“两区”建设的251项任务已实施98%,在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不断迈出坚实步伐。
[摘要]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加强基层智慧治理能力建设,是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北京德胜街道紧抓当前数字化转型的有利契机,积极构建“智慧德胜”治理系统,建设完成一个数据底库、一条共享通道、一张区域底图,探索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数治之策”,是新时代借助数字化、智能化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典范,让基层治理更有力度、基层服务更有温度。本案例适用于思政课中关于“加强基层治理现代化”相关专题内容的教学。
[摘要] “接诉即办”“吹哨报到”的设计初衷是追求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提升为民服务的水平,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是砥砺践行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充分彰显。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街道社区聚焦民生“七有”目标和百姓“五性”需求,创造性提出“开设民情热线”“搭建民情驿站”“设置民情专员”“记录民情日志”等“四民工作法”,通过拓渠道、搭队伍、建平台、立机制,心连“万家灯火”,情系“柴米油盐”,深入推动实现专员巡查找问题、日志深入访问题、热线电话接问题、驿站平台解问题,切实提高了为民服务的工作效率,系统打造了“举一反三、未诉先办”的生动治理局面。
[摘要] “枫桥经验”是中国式社会治理的典型代表,是中国式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成果。北京市公安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为契机,积极构建多元化解矛盾、全时空守护平安、零距离服务群众的工作机制,形成了西罗园派出所、厂桥派出所、东华门派出所等各具特色的经验做法,有效维护了辖区稳定,推动了新时代“枫桥经验”在京华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本案例适用于思政课中关于“群众路线”“以人民为中心”“基层社会治理”“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等相关专题内容的教学。
[摘要] “绿色”发展理念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红色背篓”精神的诞生地,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镇黄山店村党支部充分发挥自身生态和历史文化资源优势,于新时代传承并发扬“红色背篓精神”,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引领昔日的“穷山村”实现“富裕村”的华丽蜕变,走出一条绿色转型发展之路。本案例适用于思政课中关于“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相关专题内容的教学。
[摘要] 号称亚洲最大社区“回天地区”,是为解决民生问题而生,建设过程中,各类规划与发展等也是随人民群众需求的变化不断改革与完善。从2018年开始,北京市委市政府启动实施了回天地区公共服务设施提升的三年行动计划,从基础设施的硬件建设到基层治理的软件创新入手,整体环境质量有了提升,社会治理活力得到激发,民生保障的基础进一步夯实。在教学过程中,本案例可以运用中讲述“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这部分内容,探讨如何通过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推进社会建设。
[摘要] 建设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农业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清水镇灵山脚下的洪水口村积极践行“两山”理论,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充分调动党员群众参与村庄治理发展的主动性、创造性,念好“山字经”,走好“生态路”,下大力气发展精品旅游、高端民宿绿色产业,持续提升各项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成效,成为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出色典范。本案例适用于思政课中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等相关专题内容的教学。
[摘要] 接诉即办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市民诉求驱动超大城市治理的生动实践。大兴区接诉即办通过党建引领、科技赋能、“热线+网格”融合等举措,将群众路线贯彻到基层治理,推动社会治理从“有一办一、举一反三”向“主动治理、未诉先办”转化,成功打造了接诉即办的“大兴经验”。本案例适用于思政课中关于“群众路线”、“基层社会治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等相关专题内容的教学以及从事基层社会治理的党政机关或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
[摘要] 国家植物园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布局之一,肩负着保护珍稀濒危植物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的神圣使命,是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在植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生动实践的典型范例。国家植物园自建成以来,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效与社会反响,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本案例适用于思政课中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爱国主义教育”等相关专题内容的教学。
[摘要] 基层治理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北京市大兴区北臧村镇,作为京郊一个典型的城乡结合部,面临着由生物医药产业基地项目引发的人口激增和随之而来的村民停车难题。对此,北臧村镇党委政府积极动员群众参与,通过接诉即办工作机制,带动“林下停车”建设项目,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基层治理路径。本案例深入分析了北臧村镇如何有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增强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展现了基层治理在新时代的生动实践,为思政课中关于“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等相关专题内容提供教学素材参考。
[摘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增进和改善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党的奋斗目标,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2016年始,平谷区金海湖镇吹响了部门报到的“第一哨”,先后经历了“吹哨报到”“接诉即办”“未诉先办”三个阶段,开创了北京基层治理的新模式,是北京超大城市治理过程中党建引领接诉即办的缩影。本案例适用于思政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幸福是‘国之大者’”“加强城乡社区治理”等相关专题内容的教学。
[摘要] 亮马河,以水为魂、以绿为底、蓝绿交织,是适应首都风貌的生态健康之河。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从单一的水利工程转向系统的生态治理,集水经济、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水文化、水景观于一体带动城市更新,在经济、社会、生态多维度实现共赢。这一系统治理过程,改变以往“政府一家”治理的局面,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共治”的“共商、共治、共建、共管、共享、共赢”六共新模式。亮马河的华丽转身,是北运河水系生态文明建设的缩影,彰显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
[摘要]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北京市丰台区动员和鼓励社区居民参与基层宣传工作,将基层百姓所需所盼与党委政府积极作为对接起来,把党的优良传统和新技术新手段结合起来,探索建立的“社区新闻发声人” 机制,是新时代我国基层治理现代化生动实践的缩影。本案例适用于思政课中关于“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城乡社区治理”等相关专题内容的教学。
[摘要] 密云区太师屯镇地处密云水库上游,水资源保护责任重大。近年来,太师屯镇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径,以“微改革、微建设”为抓手,构建独具特色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取得显著成效,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进典型。本案例分析太师屯镇生态环境治理新路径、新体系、新经验,探讨如何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基层生态治理实践,助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等本硕博思政课中,均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等相关专题教学内容,本案例适合在这些专题教学中使用。
[摘要] 把推动高质量发展同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紧密结合起来,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必然要求。京西“一线四矿”文旅康养休闲度假区的规划与建设,是北京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这一要求的典型代表。京西“一线四矿”百年工矿老区,将在新时代逐步完成其“华丽转身”,成为服务于人民美好生活的代表性重点民生工程。本案例适用于思政课中关于“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等相关专题内容的教学。
[摘要] 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是北京城市发展思路的重大突破,开启了北京城市空间结构调整的新篇章。在副中心建设过程中,综合交通枢纽“京帆”的崛起尤为引人注目,成为城市规划与建设的亮点之一。这一综合交通枢纽承载着首都交通疏解的重要功能,可以有效缓解北京中心城区的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污染等“大城市病”,提高城市生活质量和居民幸福感,为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提供了新模式和新经验。本案例适用于思政课中关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障和改善民生”等相关专题内容的教学。
[摘要] 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生态平衡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建设水库是人民主动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举措。密云水库作为华北地区的第一大水库,60年来其建设功能与价值发生了显著变化,实现了从最初防洪防涝的治水功能到保障北京生存发展的战略守水功能再到今天库区民众的增收功能的演进。本案例可用于本案例适用于思政课中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保障和改善民生”等相关专题内容的教学。
[摘要] 教育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基石。解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北京市西城区在“双减”政策落地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推行点“餐”到校丰富课后服务的活动,为孩子们量身打造成长“套餐”,有效减轻了学生和家长的压力,促进了教育公平,形成了教育改革的新样本。本案例适用于思政课中关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等相关专题内容的教学。
[摘要] 在数字化浪潮汹涌的今天,数据已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尤其是在金融领域,更是具有重要价值。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金融创新层出不穷、金融交易密集频繁、金融风险相互交织,为新时期的金融监管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数字化时代的监管新力量,由证监会成立的中证数据公司正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力量,引领监管新趋势,提升监管效能,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健与安全,构建起了北京金融街的监管新气象。
[摘要] 水是城市的灵魂。前些年,北京市五大主干河流(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拒马河、泃河)或发生断流,或出现严重污染和生态退化等问题。对此,北京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十六字治水方针,统筹推进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统筹”治理,2020年以来,五大河流全部重现流动的河并连续4年贯通入海。本案例旨在深入分析北京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五大河流生态治理方面的创新实践、重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本案例适合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等本硕博思政课中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等相关专题内容的教学中使用。
[摘要] 以绿色发展为理念,打造产业振兴、生态良好、和谐共生的美丽乡村,有助于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作为北京市首批19个“百千工程”示范创建村之一,昌平辛庄村以生态涵养区功能为政治定位,开展垃圾分类与废物循环利用,将村庄打造为“绿色无废村”;以“莓好产业”、有机农业等为发展定位,将村庄打造为“绿色产业村”;以生态教育与艺术旅研为文化定位,汇聚多元人才、创生现代城市服务链条,将村庄打造为“绿色艺术村”。村“两委”与新旧居民共同绘制出了一幅村美、民富、业兴、人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本案例适用于思政课中关于“打造美丽中国”与专题指南中“美丽乡村”等相关专题内容的教学。
[摘要]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石峡村的发展,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一个缩影,是北京市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设美丽乡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案例。本案例适用于思政课中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等相关专题内容的教学。
[摘要] 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新发展理念的引领。北京市崔村镇践行新发展理念,依托生态资源、历史文化和农业产业,以“京郊苹果第一镇”为品牌定位,推动产业、文化、生态协同发展,形成了“一村一特色”的发展格局,成为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典范。本案例适用于思政课中“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乡村振兴”等相关专题内容的教学。
[摘要] 科技强则国家强,生态兴则文明兴。科技是国之利器,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需要国之重器。“寰”是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联合清华大学等科研机构共同建造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旨在通过超级计算机把地球搬进实验室,重现地球的过去、模拟地球的现在、预测地球的未来。这一大国重器是我国首个研制成功的地球系统数值模拟大科学装置,取得了我国大科学装置建设“自主可控”的突破,在碳中和、应对气候变化、防灾减灾等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新时代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数字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志性科技成果。本案例适用于思政课关于“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等相关专题内容的教学。
[摘要] 为服务农业强国建设和首都乡村振兴,平谷从2020年开始打造“农业中关村”,旨在建设具有全国引领作用和世界影响力的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平谷“农业中关村”立足北京丰富的教育、科技、人才资源优势,聚焦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交流合作、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改革。其成功经验可以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第七章第三节“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相关模块教学的案例支撑。
[摘要] 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从2008年夏季奥运会“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三大理念到冬奥会“可持续·向未来”的美好愿景。北京,作为世界上首个“双奥之城”,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成功典范。2022年冬季奥运会将绿色可持续的发展理念融入到奥运场馆规划、设计、建造、运维等每个环节。展现了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坚定决心和实际行动。本案例适用于思政课中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等专题的教学。
[摘要] 科技小院是以协同实现农业增产、资源高效、环境友好为目标,围绕“三农”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通过科研人员长期驻扎农村和农业生产一线,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联合政府、企业等共同开展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和人才培养,“零距离、零时差、零门槛、零费用”服务农民和农业绿色转型,推动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变革和农村文化建设,助推乡村振兴的一种新模式。本案例适用于思政课中“为人民服务”、“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专题内容的教学,激励同学们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挺膺担当。
[摘要]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时代以来,首钢坚决服从服务国家战略和首都发展大局,被誉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缩影”的北京首钢老厂区,经过十余年的绿色转型和功能再造,蜕变为绿色发展新空间,成功实现从往昔“工业大厂”到如今“城市秀场”的华丽蝶变,成为工业区改造利用和复兴的典范,迈上了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展现出了首钢绿色低碳创新成果和发展成就。本案例适用于思政课中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等相关专题内容的教学。
[摘要]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堂上村在村党支部委员会带领下,立足自身实际,自觉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牢牢立足革命文化,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了一条内涵丰富、特质鲜明的乡村振兴之路。本案例适用于思政课中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相关专题内容的教学。
[摘要]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大运河、长城、西山永定河三条文化带承载了北京“山水相依、刚柔并济”的自然文化资源和城市发展记忆,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底蕴丰厚,是北京文化脉络乃至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结合当前国家文化发展战略,讲述如何建设、发展三条文化带,将有助于学生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理论内涵,深入理解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本案例适用于思政课中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等相关专题内容的教学。
[摘要] 河北雄安新区的设立,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也是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关键举措。迄今为止,雄安新区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通过积极承接北京疏解项目、优化功能布局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以及推动产业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措施,雄安新区正逐步成为新时代的创新高地和创业热土。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一项标志性工程,承载着将北京的科技创新资源引入雄安新区,促进科技成果孵化转化的重要使命。本案例旨在通过分析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的建设与发展,探讨科技创新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驱动作用,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践路径。
[摘要] 文化自信是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柱,而传承创新是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北京故宫博物院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其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技术革新,更是文化传承方式的创新。本案例通过分析故宫数字化转型的实践,展示了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保护和传播传统文化,增强公众的文化自信。本案例适用于思政课中关于“文化自信”“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等相关专题内容的教学,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化自信的内涵,掌握传统文化在数字化时代的传承与创新路径,强调文化自信在民族复兴中的核心作用。
[摘要] “以减量促发展”是北京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通过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北京工作的重要论述,从国家战略高度深刻认识疏解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意义,成为全国首个减量发展超大城市。从2014年到2024年,北京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走出了一条将区域性批发市场腾退、城市更新、产业升级三者统筹推进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是新时代北京“以减量促发展”的生动写照。本案例适用于思政课中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等相关专题的内容教学
[摘要] 开展双拥共建,是党的军事工作的优良传统。党的二十大强调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健全双拥工作体制。2024年7月,全国退役军人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对退役军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近年来,北京市朝阳区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创造性探索出“六六三九”双拥工作新模式。本案例选取北京市朝阳区开展双拥工作的一系列具体实践,考察这一模式的创新价值。本案例适用于思政课中关于“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等相关专题内容的教学。
[摘要]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保护好、利用好历史遗址和历史文物,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昌平区坚持把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结合起来,以大运河北端源头白浮泉遗址保护为核心,建设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使遗址文物活起来,在大运河文化的传播和利用方面取得了重要成绩。本案例适用于思政课中关于“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相关专题内容的教学。
[摘要] 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切实提高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履职能力是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纪检监察机关坚守政治机关本质属性,围绕“国之大者”开展监督,履行好专责监督作用,以专责监督的高质量保障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高质量发展。北京市纪委监委通过一份监察建议书挽回了上千万元国有资产,充分体现了高质量监督保障高质量发展。本案例适用于思政课中关于“全面从严治党”“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等相关专题内容的教学。
[摘要] 2024年7月2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作为中国首都的北京,世界遗产数量增至8项,“刷新”全球世界遗产数量最多的城市纪录。“北京中轴线”纵贯北京老城南北,始建于13世纪,形成于16世纪,此后经不断演进发展,形成今天全长7.8公里、世界上最长的城市轴线。“北京中轴线”北起钟鼓楼,向南经过万宁桥、景山、故宫、端门、天安门、外金水桥、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国家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正阳门、中轴线南段道路遗存,至南端永定门,包括太庙和社稷坛、天坛和先农坛等东西对称布局的建筑群,共计15处遗产点,遗产区面积589公顷,缓冲区面积4542公顷。
[摘要] 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是我国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每月一题”民主监督作为北京市政协的一项创新性工作,在建言资政、凝聚共识、机制探索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是健全协商民主机制的鲜明体现,也成为了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重要环节。“每月一题”民主监督能够充分发挥协商式监督的优势,增强民主监督实效,是北京市积极健全人民政协工作制度机制的创新探索。本案例适用于思政课中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等相关专题内容的教学。
[摘要] 2019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位于北京前门草厂四条44号院内的“小院议事厅”,来自街道、社区、居民等方面的代表,正在这里召开胡同院落提升改造恳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同正在议事的居民亲切交谈,并指出:“‘居民的事居民议,居民的事居民定’,有利于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提高社区治理和服务的精准化、精细化水平。”草厂社区是北京老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有大大小小460多个院子,实际居住740多户,约2500人。党的十八大以来,这里经过连续多年的背街小巷整治、修缮提升、平房区物业管理模式引入,胡同面貌、生活环境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摘要] 清华园车站,是中国共产党人“进京赶考之路”的重要节点。1949年3月,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从西柏坡抵达北平,在清华园车站下车,踏上了进京“赶考”的征程。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进驻香山的半年里,中共中央带领全党全军和各阶层人民,团结一致,将革命进行到底,最终取得解放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谱写了党和人民事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新篇章。历史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不仅善于打破一个旧世界,而且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展望未来,中国的发展前景无限美好。本案例适用于思政课中关于“革命文化”“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党的建设”“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等相关专题内容的教学。
[摘要]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个富有中国特色的民主话语,它内化于社会治理之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立足中国原创的、鲜活的民主治理实践,讲好中国民主治理的典型案例和成功故事。首都发展和治理关乎“国之大者”。北京首创的接诉即办改革是发生在基层治理场域的、人民群众广泛持续深入参与的、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治理机制和民主实践,是听民意、解民忧、惠民生、增民利的民心工程,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首都北京的具体落实和生动实践。本案例适用于思政课中关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积极发展基层民主”“在共建共治共享中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等相关专题内容的教学。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首都文化建设,明确把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作为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之一。北京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于2018年4月23日开始筹建香山革命纪念馆。2019年9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香山革命纪念地,发表“三个缅怀”重要讲话,为纪念馆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同年,9月13日,香山革命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五年来,香山革命纪念馆积极探索高质量发展之路,努力建设党的“赶考”精神承载地,为首都红色文化和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作出重要贡献,获评国家一级博物馆等荣誉称号。本案例适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专题教学。
[摘要]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推动网络空间法治建设是必然趋势和客观要求。随着新时代互联网产业的蓬勃发展,网络法治和司法审判面临新挑战,出现了大量新型、疑难、复杂的涉互联网案件,传统的审判方式已无法完全适应。为适应网络空间法治建设新要求,以高质量法治服务护航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18年9月9日,北京互联网法院挂牌成立。北京互联网法院设立以来,全面发挥司法在推动网络经济创新发展、保障网络安全、构建互联网治理体系方面的职能作用,法治中国首善之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本案例适用于思政课中关于“网络安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全面依法治国”等相关专题内容教学。
[摘要]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艰辛探索长期奋斗的成果,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起来的全新政治制度,是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要充分发挥人大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案例展现了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立法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民主立法之门越开越大的过程。为响应新时代群众对法治建设的期盼,北京市创新“万名代表下基层,全民参与修条例”机制,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的生动实践。本案例适用于思政课中关于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依法治国”等相关专题内容的教学。
[摘要]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在基层治理中的具体实践。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的石油共生大院在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的创新推动下,创建了基层协商议事平台,有效协调了产权单位、街道社区、居民租户等多方治理主体在城市更新中的共同参与,是新时代党组织建设的生动实践缩影,彰显了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实践伟力。本案例适用于思政课中关于“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城乡社区治理”等相关专题内容的教学。
[摘要] 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是广大思政课教师的重要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在展示、纪念、宣传、教育、研究中国共产党历史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对于我们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具有重要启示,是新时代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的生动缩影。本案例适用于思政课中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与理论成果”等相关专题内容的教学。
[摘要] 发展新质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对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专章论述、一体部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提升创新效能。中关村正是在先行先试中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力,探索了一条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的创新之路,生动体现了为何要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并展现了三者如何推进的创新做法。本案例适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中“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教育、科技、人才战略”相关专题内容教学。
[摘要]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我们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实干精神。2019年,外观宛如金色凤凰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入运营,自2014年12月开工建设至首航投运仅耗时不到5年,被英国《卫报》列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首,背后凝集的是建设者们的辛勤汗水和智慧心血,是“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重要论述的生动写照。本案例适用于思政课中“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专题内容的教学。
[摘要] 统一战线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重要法宝。“北京东城统一战线资源地图”以46个具有浓厚“统战文化色彩”的地标点位作为基底,梳理出红色基因、传统地标、感悟历史、非遗传承、基层互鉴、民族宗教六大类标签,将部分经典点位提炼为同心之旅、同根之旅、同文之旅和互鉴之旅进行重点推荐,全面展示北京东城统战工作特色和“聚力”成效,是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建设生动实践的缩影。本案例适用于思政课中关于“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相关专题内容的教学。
[摘要] “和立方”与“背包法官”是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的司法创新实践,是新时代“枫桥经验”与“平安北京”建设的重要体现。通过沉浸式的案例教学,增强学生对于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体认,强化要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的认同,从而深化对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学习理解,明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特”在何处,进而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新时代中国社会治理创新的历史性成就,并由此产生认同,即: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与中国法治实践相结合,坚持走符合中国国情的法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理论创新、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显著优势和鲜明特征。
[摘要] 发展新质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对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专章论述、一体部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提升创新效能。中关村正是在先行先试中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力,探索了一条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的创新之路,生动体现了为何要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并展现了三者如何推进的创新做法。本案例适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中“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教育、科技、人才战略”相关专题内容教学。
展开更多
向上收起
[摘要] 开展双拥共建,是党的军事工作的优良传统。党的二十大强调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健全双拥工作体制。2024年7月,全国退役军人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对退役军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近年来,北京市朝阳区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创造性探索出“六六三九”双拥工作新模式。本案例选取北京市朝阳区开展双拥工作的一系列具体实践,考察这一模式的创新价值。本案例适用于思政课中关于“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等相关专题内容的教学。
[摘要] 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切实提高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履职能力是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纪检监察机关坚守政治机关本质属性,围绕“国之大者”开展监督,履行好专责监督作用,以专责监督的高质量保障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高质量发展。北京市纪委监委通过一份监察建议书挽回了上千万元国有资产,充分体现了高质量监督保障高质量发展。本案例适用于思政课中关于“全面从严治党”“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等相关专题内容的教学。
[摘要] 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是我国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每月一题”民主监督作为北京市政协的一项创新性工作,在建言资政、凝聚共识、机制探索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是健全协商民主机制的鲜明体现,也成为了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重要环节。“每月一题”民主监督能够充分发挥协商式监督的优势,增强民主监督实效,是北京市积极健全人民政协工作制度机制的创新探索。本案例适用于思政课中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等相关专题内容的教学。
[摘要] 2019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位于北京前门草厂四条44号院内的“小院议事厅”,来自街道、社区、居民等方面的代表,正在这里召开胡同院落提升改造恳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同正在议事的居民亲切交谈,并指出:“‘居民的事居民议,居民的事居民定’,有利于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提高社区治理和服务的精准化、精细化水平。”草厂社区是北京老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有大大小小460多个院子,实际居住740多户,约2500人。党的十八大以来,这里经过连续多年的背街小巷整治、修缮提升、平房区物业管理模式引入,胡同面貌、生活环境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摘要]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个富有中国特色的民主话语,它内化于社会治理之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立足中国原创的、鲜活的民主治理实践,讲好中国民主治理的典型案例和成功故事。首都发展和治理关乎“国之大者”。北京首创的接诉即办改革是发生在基层治理场域的、人民群众广泛持续深入参与的、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治理机制和民主实践,是听民意、解民忧、惠民生、增民利的民心工程,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首都北京的具体落实和生动实践。本案例适用于思政课中关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积极发展基层民主”“在共建共治共享中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等相关专题内容的教学。
[摘要]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推动网络空间法治建设是必然趋势和客观要求。随着新时代互联网产业的蓬勃发展,网络法治和司法审判面临新挑战,出现了大量新型、疑难、复杂的涉互联网案件,传统的审判方式已无法完全适应。为适应网络空间法治建设新要求,以高质量法治服务护航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18年9月9日,北京互联网法院挂牌成立。北京互联网法院设立以来,全面发挥司法在推动网络经济创新发展、保障网络安全、构建互联网治理体系方面的职能作用,法治中国首善之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本案例适用于思政课中关于“网络安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全面依法治国”等相关专题内容教学。
[摘要]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艰辛探索长期奋斗的成果,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起来的全新政治制度,是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要充分发挥人大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案例展现了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立法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民主立法之门越开越大的过程。为响应新时代群众对法治建设的期盼,北京市创新“万名代表下基层,全民参与修条例”机制,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的生动实践。本案例适用于思政课中关于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依法治国”等相关专题内容的教学。
[摘要]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在基层治理中的具体实践。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的石油共生大院在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的创新推动下,创建了基层协商议事平台,有效协调了产权单位、街道社区、居民租户等多方治理主体在城市更新中的共同参与,是新时代党组织建设的生动实践缩影,彰显了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实践伟力。本案例适用于思政课中关于“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城乡社区治理”等相关专题内容的教学。
[摘要] 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是广大思政课教师的重要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在展示、纪念、宣传、教育、研究中国共产党历史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对于我们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具有重要启示,是新时代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的生动缩影。本案例适用于思政课中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与理论成果”等相关专题内容的教学。
[摘要] 统一战线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重要法宝。“北京东城统一战线资源地图”以46个具有浓厚“统战文化色彩”的地标点位作为基底,梳理出红色基因、传统地标、感悟历史、非遗传承、基层互鉴、民族宗教六大类标签,将部分经典点位提炼为同心之旅、同根之旅、同文之旅和互鉴之旅进行重点推荐,全面展示北京东城统战工作特色和“聚力”成效,是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建设生动实践的缩影。本案例适用于思政课中关于“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相关专题内容的教学。
[摘要] “和立方”与“背包法官”是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的司法创新实践,是新时代“枫桥经验”与“平安北京”建设的重要体现。通过沉浸式的案例教学,增强学生对于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体认,强化要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的认同,从而深化对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学习理解,明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特”在何处,进而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新时代中国社会治理创新的历史性成就,并由此产生认同,即: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与中国法治实践相结合,坚持走符合中国国情的法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理论创新、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显著优势和鲜明特征。
[摘要] 当前,世界经济数字化转型不断加速,数字技术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活、生产、学习方式,推动世界政治格局、经济格局、科技格局、文化格局、安全格局深度变革。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北京,中关村软件园无疑是首都数字经济的一颗璀璨明珠,不仅是国际信息产业与数字贸易港,更是数字贸易试验区的核心区域。中关村软件园诞生于2000年,是我国著名的软件基地。
[摘要] 2020年的金秋,北京启动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近四年来,北京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积极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全力打造改革开放“北京样板”,目前已落地50多项全国突破性政策,形成40多项全国推广的创新经验案例,国务院批复北京“两区”建设的251项任务已实施98%,在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不断迈出坚实步伐。
[摘要] 在数字化浪潮汹涌的今天,数据已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尤其是在金融领域,更是具有重要价值。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金融创新层出不穷、金融交易密集频繁、金融风险相互交织,为新时期的金融监管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数字化时代的监管新力量,由证监会成立的中证数据公司正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力量,引领监管新趋势,提升监管效能,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健与安全,构建起了北京金融街的监管新气象。
[摘要] 以绿色发展为理念,打造产业振兴、生态良好、和谐共生的美丽乡村,有助于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作为北京市首批19个“百千工程”示范创建村之一,昌平辛庄村以生态涵养区功能为政治定位,开展垃圾分类与废物循环利用,将村庄打造为“绿色无废村”;以“莓好产业”、有机农业等为发展定位,将村庄打造为“绿色产业村”;以生态教育与艺术旅研为文化定位,汇聚多元人才、创生现代城市服务链条,将村庄打造为“绿色艺术村”。村“两委”与新旧居民共同绘制出了一幅村美、民富、业兴、人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本案例适用于思政课中关于“打造美丽中国”与专题指南中“美丽乡村”等相关专题内容的教学。
[摘要]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石峡村的发展,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一个缩影,是北京市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设美丽乡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案例。本案例适用于思政课中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等相关专题内容的教学。
[摘要] 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新发展理念的引领。北京市崔村镇践行新发展理念,依托生态资源、历史文化和农业产业,以“京郊苹果第一镇”为品牌定位,推动产业、文化、生态协同发展,形成了“一村一特色”的发展格局,成为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典范。本案例适用于思政课中“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乡村振兴”等相关专题内容的教学。
[摘要] 为服务农业强国建设和首都乡村振兴,平谷从2020年开始打造“农业中关村”,旨在建设具有全国引领作用和世界影响力的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平谷“农业中关村”立足北京丰富的教育、科技、人才资源优势,聚焦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交流合作、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改革。其成功经验可以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第七章第三节“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相关模块教学的案例支撑。
[摘要] 科技小院是以协同实现农业增产、资源高效、环境友好为目标,围绕“三农”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通过科研人员长期驻扎农村和农业生产一线,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联合政府、企业等共同开展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和人才培养,“零距离、零时差、零门槛、零费用”服务农民和农业绿色转型,推动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变革和农村文化建设,助推乡村振兴的一种新模式。本案例适用于思政课中“为人民服务”、“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专题内容的教学,激励同学们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挺膺担当。
[摘要] 河北雄安新区的设立,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也是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关键举措。迄今为止,雄安新区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通过积极承接北京疏解项目、优化功能布局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以及推动产业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措施,雄安新区正逐步成为新时代的创新高地和创业热土。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一项标志性工程,承载着将北京的科技创新资源引入雄安新区,促进科技成果孵化转化的重要使命。本案例旨在通过分析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的建设与发展,探讨科技创新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驱动作用,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践路径。
[摘要] “以减量促发展”是北京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通过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北京工作的重要论述,从国家战略高度深刻认识疏解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意义,成为全国首个减量发展超大城市。从2014年到2024年,北京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走出了一条将区域性批发市场腾退、城市更新、产业升级三者统筹推进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是新时代北京“以减量促发展”的生动写照。本案例适用于思政课中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等相关专题的内容教学
[摘要] 发展新质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对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专章论述、一体部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提升创新效能。中关村正是在先行先试中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力,探索了一条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的创新之路,生动体现了为何要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并展现了三者如何推进的创新做法。本案例适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中“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教育、科技、人才战略”相关专题内容教学。
[摘要]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我们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实干精神。2019年,外观宛如金色凤凰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入运营,自2014年12月开工建设至首航投运仅耗时不到5年,被英国《卫报》列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首,背后凝集的是建设者们的辛勤汗水和智慧心血,是“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重要论述的生动写照。本案例适用于思政课中“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专题内容的教学。
[摘要] 发展新质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对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专章论述、一体部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提升创新效能。中关村正是在先行先试中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力,探索了一条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的创新之路,生动体现了为何要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并展现了三者如何推进的创新做法。本案例适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中“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教育、科技、人才战略”相关专题内容教学。
[摘要]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加强基层智慧治理能力建设,是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北京德胜街道紧抓当前数字化转型的有利契机,积极构建“智慧德胜”治理系统,建设完成一个数据底库、一条共享通道、一张区域底图,探索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数治之策”,是新时代借助数字化、智能化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典范,让基层治理更有力度、基层服务更有温度。本案例适用于思政课中关于“加强基层治理现代化”相关专题内容的教学。
[摘要] “接诉即办”“吹哨报到”的设计初衷是追求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提升为民服务的水平,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是砥砺践行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充分彰显。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街道社区聚焦民生“七有”目标和百姓“五性”需求,创造性提出“开设民情热线”“搭建民情驿站”“设置民情专员”“记录民情日志”等“四民工作法”,通过拓渠道、搭队伍、建平台、立机制,心连“万家灯火”,情系“柴米油盐”,深入推动实现专员巡查找问题、日志深入访问题、热线电话接问题、驿站平台解问题,切实提高了为民服务的工作效率,系统打造了“举一反三、未诉先办”的生动治理局面。
[摘要] “枫桥经验”是中国式社会治理的典型代表,是中国式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成果。北京市公安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为契机,积极构建多元化解矛盾、全时空守护平安、零距离服务群众的工作机制,形成了西罗园派出所、厂桥派出所、东华门派出所等各具特色的经验做法,有效维护了辖区稳定,推动了新时代“枫桥经验”在京华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本案例适用于思政课中关于“群众路线”“以人民为中心”“基层社会治理”“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等相关专题内容的教学。
[摘要] 号称亚洲最大社区“回天地区”,是为解决民生问题而生,建设过程中,各类规划与发展等也是随人民群众需求的变化不断改革与完善。从2018年开始,北京市委市政府启动实施了回天地区公共服务设施提升的三年行动计划,从基础设施的硬件建设到基层治理的软件创新入手,整体环境质量有了提升,社会治理活力得到激发,民生保障的基础进一步夯实。在教学过程中,本案例可以运用中讲述“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这部分内容,探讨如何通过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推进社会建设。
[摘要] 接诉即办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市民诉求驱动超大城市治理的生动实践。大兴区接诉即办通过党建引领、科技赋能、“热线+网格”融合等举措,将群众路线贯彻到基层治理,推动社会治理从“有一办一、举一反三”向“主动治理、未诉先办”转化,成功打造了接诉即办的“大兴经验”。本案例适用于思政课中关于“群众路线”、“基层社会治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等相关专题内容的教学以及从事基层社会治理的党政机关或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
[摘要] 基层治理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北京市大兴区北臧村镇,作为京郊一个典型的城乡结合部,面临着由生物医药产业基地项目引发的人口激增和随之而来的村民停车难题。对此,北臧村镇党委政府积极动员群众参与,通过接诉即办工作机制,带动“林下停车”建设项目,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基层治理路径。本案例深入分析了北臧村镇如何有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增强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展现了基层治理在新时代的生动实践,为思政课中关于“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等相关专题内容提供教学素材参考。
[摘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增进和改善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党的奋斗目标,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2016年始,平谷区金海湖镇吹响了部门报到的“第一哨”,先后经历了“吹哨报到”“接诉即办”“未诉先办”三个阶段,开创了北京基层治理的新模式,是北京超大城市治理过程中党建引领接诉即办的缩影。本案例适用于思政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幸福是‘国之大者’”“加强城乡社区治理”等相关专题内容的教学。
[摘要]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北京市丰台区动员和鼓励社区居民参与基层宣传工作,将基层百姓所需所盼与党委政府积极作为对接起来,把党的优良传统和新技术新手段结合起来,探索建立的“社区新闻发声人” 机制,是新时代我国基层治理现代化生动实践的缩影。本案例适用于思政课中关于“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城乡社区治理”等相关专题内容的教学。
[摘要] 把推动高质量发展同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紧密结合起来,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必然要求。京西“一线四矿”文旅康养休闲度假区的规划与建设,是北京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这一要求的典型代表。京西“一线四矿”百年工矿老区,将在新时代逐步完成其“华丽转身”,成为服务于人民美好生活的代表性重点民生工程。本案例适用于思政课中关于“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等相关专题内容的教学。
[摘要] 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是北京城市发展思路的重大突破,开启了北京城市空间结构调整的新篇章。在副中心建设过程中,综合交通枢纽“京帆”的崛起尤为引人注目,成为城市规划与建设的亮点之一。这一综合交通枢纽承载着首都交通疏解的重要功能,可以有效缓解北京中心城区的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污染等“大城市病”,提高城市生活质量和居民幸福感,为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提供了新模式和新经验。本案例适用于思政课中关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障和改善民生”等相关专题内容的教学。
[摘要] 教育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基石。解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北京市西城区在“双减”政策落地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推行点“餐”到校丰富课后服务的活动,为孩子们量身打造成长“套餐”,有效减轻了学生和家长的压力,促进了教育公平,形成了教育改革的新样本。本案例适用于思政课中关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等相关专题内容的教学。
[摘要]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堂上村在村党支部委员会带领下,立足自身实际,自觉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牢牢立足革命文化,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了一条内涵丰富、特质鲜明的乡村振兴之路。本案例适用于思政课中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相关专题内容的教学。
[摘要]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大运河、长城、西山永定河三条文化带承载了北京“山水相依、刚柔并济”的自然文化资源和城市发展记忆,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底蕴丰厚,是北京文化脉络乃至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结合当前国家文化发展战略,讲述如何建设、发展三条文化带,将有助于学生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理论内涵,深入理解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本案例适用于思政课中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等相关专题内容的教学。
[摘要] 文化自信是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柱,而传承创新是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北京故宫博物院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其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技术革新,更是文化传承方式的创新。本案例通过分析故宫数字化转型的实践,展示了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保护和传播传统文化,增强公众的文化自信。本案例适用于思政课中关于“文化自信”“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等相关专题内容的教学,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化自信的内涵,掌握传统文化在数字化时代的传承与创新路径,强调文化自信在民族复兴中的核心作用。
[摘要]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保护好、利用好历史遗址和历史文物,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昌平区坚持把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结合起来,以大运河北端源头白浮泉遗址保护为核心,建设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使遗址文物活起来,在大运河文化的传播和利用方面取得了重要成绩。本案例适用于思政课中关于“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相关专题内容的教学。
[摘要] 2024年7月2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作为中国首都的北京,世界遗产数量增至8项,“刷新”全球世界遗产数量最多的城市纪录。“北京中轴线”纵贯北京老城南北,始建于13世纪,形成于16世纪,此后经不断演进发展,形成今天全长7.8公里、世界上最长的城市轴线。“北京中轴线”北起钟鼓楼,向南经过万宁桥、景山、故宫、端门、天安门、外金水桥、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国家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正阳门、中轴线南段道路遗存,至南端永定门,包括太庙和社稷坛、天坛和先农坛等东西对称布局的建筑群,共计15处遗产点,遗产区面积589公顷,缓冲区面积4542公顷。
[摘要] 清华园车站,是中国共产党人“进京赶考之路”的重要节点。1949年3月,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从西柏坡抵达北平,在清华园车站下车,踏上了进京“赶考”的征程。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进驻香山的半年里,中共中央带领全党全军和各阶层人民,团结一致,将革命进行到底,最终取得解放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谱写了党和人民事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新篇章。历史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不仅善于打破一个旧世界,而且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展望未来,中国的发展前景无限美好。本案例适用于思政课中关于“革命文化”“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党的建设”“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等相关专题内容的教学。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首都文化建设,明确把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作为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之一。北京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于2018年4月23日开始筹建香山革命纪念馆。2019年9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香山革命纪念地,发表“三个缅怀”重要讲话,为纪念馆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同年,9月13日,香山革命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五年来,香山革命纪念馆积极探索高质量发展之路,努力建设党的“赶考”精神承载地,为首都红色文化和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作出重要贡献,获评国家一级博物馆等荣誉称号。本案例适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专题教学。
[摘要] 雁栖湖坐落于燕山脚下长城之边,因每年春秋两季都会有成群的大雁来此栖息而得名。雁栖湖景色秀丽、风光旖旎,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称赞此处“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2014年9月,北京雁栖湖生态发展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建成。之后,示范区陆续承办了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两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重大国际会议,日益成为闻名遐迩的国际会都和展示中国形象的标志性窗口。如今,示范区时刻聚焦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立志达成“服务国家顶层国际交往、可举办全流程主场外交活动的核心承载区”的奋斗目标。
[摘要] “一微克”行动,是北京市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指示批示的重要成果。“一微克”行动,出发点是贯彻以人为本发展理念。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的城市为人民。治理大气污染,根本诉求就是要解决首都的“心肺之患”,让百姓在蓝天白云下舒适地生活。党和政府坚决兑现对人民的承诺,交出令人民满意的“北京答卷”,深刻体现了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一理念。
[摘要] “绿色”发展理念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红色背篓”精神的诞生地,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镇黄山店村党支部充分发挥自身生态和历史文化资源优势,于新时代传承并发扬“红色背篓精神”,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引领昔日的“穷山村”实现“富裕村”的华丽蜕变,走出一条绿色转型发展之路。本案例适用于思政课中关于“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相关专题内容的教学。
[摘要] 建设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农业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清水镇灵山脚下的洪水口村积极践行“两山”理论,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充分调动党员群众参与村庄治理发展的主动性、创造性,念好“山字经”,走好“生态路”,下大力气发展精品旅游、高端民宿绿色产业,持续提升各项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成效,成为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出色典范。本案例适用于思政课中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等相关专题内容的教学。
[摘要] 国家植物园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布局之一,肩负着保护珍稀濒危植物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的神圣使命,是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在植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生动实践的典型范例。国家植物园自建成以来,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效与社会反响,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本案例适用于思政课中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爱国主义教育”等相关专题内容的教学。
[摘要] 亮马河,以水为魂、以绿为底、蓝绿交织,是适应首都风貌的生态健康之河。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从单一的水利工程转向系统的生态治理,集水经济、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水文化、水景观于一体带动城市更新,在经济、社会、生态多维度实现共赢。这一系统治理过程,改变以往“政府一家”治理的局面,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共治”的“共商、共治、共建、共管、共享、共赢”六共新模式。亮马河的华丽转身,是北运河水系生态文明建设的缩影,彰显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
[摘要] 密云区太师屯镇地处密云水库上游,水资源保护责任重大。近年来,太师屯镇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径,以“微改革、微建设”为抓手,构建独具特色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取得显著成效,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进典型。本案例分析太师屯镇生态环境治理新路径、新体系、新经验,探讨如何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基层生态治理实践,助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等本硕博思政课中,均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等相关专题教学内容,本案例适合在这些专题教学中使用。
[摘要] 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生态平衡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建设水库是人民主动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举措。密云水库作为华北地区的第一大水库,60年来其建设功能与价值发生了显著变化,实现了从最初防洪防涝的治水功能到保障北京生存发展的战略守水功能再到今天库区民众的增收功能的演进。本案例可用于本案例适用于思政课中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保障和改善民生”等相关专题内容的教学。
[摘要] 水是城市的灵魂。前些年,北京市五大主干河流(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拒马河、泃河)或发生断流,或出现严重污染和生态退化等问题。对此,北京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十六字治水方针,统筹推进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统筹”治理,2020年以来,五大河流全部重现流动的河并连续4年贯通入海。本案例旨在深入分析北京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五大河流生态治理方面的创新实践、重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本案例适合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等本硕博思政课中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等相关专题内容的教学中使用。
[摘要] 科技强则国家强,生态兴则文明兴。科技是国之利器,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需要国之重器。“寰”是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联合清华大学等科研机构共同建造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旨在通过超级计算机把地球搬进实验室,重现地球的过去、模拟地球的现在、预测地球的未来。这一大国重器是我国首个研制成功的地球系统数值模拟大科学装置,取得了我国大科学装置建设“自主可控”的突破,在碳中和、应对气候变化、防灾减灾等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新时代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数字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志性科技成果。本案例适用于思政课关于“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等相关专题内容的教学。
[摘要] 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从2008年夏季奥运会“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三大理念到冬奥会“可持续·向未来”的美好愿景。北京,作为世界上首个“双奥之城”,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成功典范。2022年冬季奥运会将绿色可持续的发展理念融入到奥运场馆规划、设计、建造、运维等每个环节。展现了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坚定决心和实际行动。本案例适用于思政课中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等专题的教学。
[摘要]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时代以来,首钢坚决服从服务国家战略和首都发展大局,被誉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缩影”的北京首钢老厂区,经过十余年的绿色转型和功能再造,蜕变为绿色发展新空间,成功实现从往昔“工业大厂”到如今“城市秀场”的华丽蝶变,成为工业区改造利用和复兴的典范,迈上了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展现出了首钢绿色低碳创新成果和发展成就。本案例适用于思政课中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等相关专题内容的教学。
教学案例编写规范
根据北京市特点、教学规律和学生需求,参照中组部《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中的攻坚克难案例》编写范式,制定“新时代首都伟大变革与成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案例编写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