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持和完善党建工作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体制,形成一级抓一级、抓好本级带下级、大抓基层强基础的工作格局,推动各层级各领域党组织全面过硬。大力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切实提高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能力”。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进一步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2024年6月29日),《人民日报》2024年6月29日
2.“社区治理得好不好,关键在基层党组织、在广大党员,要把基层党组织这个战斗堡垒建得更强,发挥社区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把社区工作做到位做到家,在办好一件件老百姓操心事、烦心事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牢记党的初心使命,为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再接再厉、不懈奋斗。”
——习近平在青海考察时的讲话(2021年6月7日—9日),《人民日报》2021年6月10日
“石油共生大院”曾经也叫作学院路20号院,建成于1953年,院里有四家单位:石油大学、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化化工科技总院;还有两个社区:石科院社区和石油大院社区。随着四家单位整体或部分迁出,石油大院中部偏西平房区域成了“四不管”地带,环境秩序脏乱,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生活。“就像贫民窟,只要看一眼,你就再也不想去那儿了。”回忆起之前的大院西北角“四不管”地带,居民闫女士如是说。这便是共生大院建立前原址给大院“原住民”的真实感受。
党的十八大以来,秉承着“共建、共融、共治、共享”的建设理念,北京海淀区区政府和街道广泛征求单位和居民的意见,针对学院路20号院开始了疏解整治工作。然而,工作刚刚开始,就遭遇到了巨大的阻力。由于历史原因,整个大院产权复杂,上述几家产权单位多有将旗下房屋、门面外租。此外还有不少违章建筑。开始整治后,院内所有违建乱建都需拆除,汽修、喷漆、快递、小餐饮都需腾退清理,安全隐患问题需要清理,而现实更为复杂,每家产权单位都有自己的利益。比如,不少商户租约未到期,如果腾退将面临违约赔偿。谁来赔偿?有的租户即使获得赔偿也不愿搬离。不少人在大院居住超过20年,在心理上不愿意搬走。此外,从行政级别上看,学院路街道办只是处级单位,上述4家产权单位都是局级单位。4家产权单位内部,上下级也需协调。空间错乱、治理失序与关系异质化是的共性特征。在协商过程中重塑社区空间是一个不断碰撞博弈的过程,需要面对街道、产权单位、居民、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权利主体的多元利益诉求。同时还要面对来自政府、社会、国有企业等跨部门、跨层级、跨身份的多元协调需要。学院路20号院成为城市更新中难啃的“硬骨头”。
“党建引领”是得以破局的关键钥匙。既有治理困境主要在于传统行政管理中的条块分割难题。产权单位与街道社区隶属于不同的行政体系,跨部门的协调与沟通因为行政归属的差异而变得举步维艰。如何让产权单位、街道社区、居民租户等治理参与主体能够站在制度化的沟通对话平台上有序协商,成为首要问题。党组织成为破解这一问题的关键。虽然各行政单位与治理主体分别隶属于不同的职能部门,但是均处于党组织的领导下,党的组织体系也为治理主体间的对话建立制度化的平台。产权单位中的党组织、街道社区党组织、居民租户党员代表可以在党的体系中开展协商。
在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的创新推动下,2020年,学院路20号院换新颜,成为时下流行的工业风十足的共生大院。“首先是要争取各个产权单位达成共识。”学院路街道综合办张副主任如是说,“负责推进石油大院疏解整治的学院路街道办事处级单位,而四家产权单位均为局级单位,协调是十分困难的。”好在海淀区有“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的设置,考虑到学院路厅局级及以上单位的数目众多,学院路街道的委员会主任由区长担任,区域内大单位的党委书记或副书记任委员,这样一来,领导层面达成的共识就使得工作的推行阻力大大减小了。在“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的推动下,“四不管”的大杂院逐步开展了有序的空间治理,让老旧厂房焕新生,摇身一变成为北京市的“网红打卡地”。
(资料来源:《三万多人的“大杂院”,如何成了网红打卡地》,《中国新闻周刊》2022年3月7日;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海淀区“石油共生大院”变形记 共商共建筑起幸福生活》,2022年7月6日;人民政协网《【讲好“中国式商量”故事】海淀 | “为家门口的事建言献策”,这个委员工作站暖心!》,2022年7月15日;北京时间《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栏目组《让石油大院闪闪发光》,2024年2月1日。)
“大院”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单位制广泛确立的重要产物,承担着“单位办社会”的诸项职能。改革开放后,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单位逐步剥离了办社会的职能,“大院”与“单位”虽然在治权上产生了分离,但是依然延续着空间重叠和产权所有的关系。因此,大院独特的历史背景以及复杂的产权结构使得大院产生了治理难题,即:“产权单位不愿管,小区环境没人管,街道社区不好管”,20号院沦为“四不管地带”。街道党工委提出推动了“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的创新。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产权单位、街道社区、居民之间建立了制度化的协商平台,逐步形成了“政府、单位、社区、居民”四方共建与“院委会、督导组、顾问团、社会组织、志愿者”五方共管的协商治理格局。党的组织体系作为基层治理的协调机构,协调了各家单位的利益,整合了居民的利益诉求,重塑了生活空间,重建了治理网络,既展现了治理力度,又满怀治理温度,从而使“四不管地带”的破败大院成为北京市网红打卡的地标名片。可以说,石油共生大院的变形记,勾勒出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实践图景,亦展现出了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实践伟力。
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进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通过海淀区学院路街道“石油共生大院”的案例,引导学生们从基层治理的身边事、社会事入手,分析和理解党建引领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明确党的建设为何是一项伟大工程、为何是我党的一项创举,以及为何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法宝。在教学活动中,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对比教学法,以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为导向,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理论逻辑有效呈现。在此基础上,开展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赴“石油共生大院”或者对家乡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开展调研,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理解,也提升学生运用党的先进理论去观察、分析、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成效转化为学生们的政治行动和政治自觉。
1.“持和完善党建工作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体制,形成一级抓一级、抓好本级带下级、大抓基层强基础的工作格局,推动各层级各领域党组织全面过硬。大力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切实提高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能力”。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进一步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2024年6月29日),《人民日报》2024年6月29日
2.“社区治理得好不好,关键在基层党组织、在广大党员,要把基层党组织这个战斗堡垒建得更强,发挥社区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把社区工作做到位做到家,在办好一件件老百姓操心事、烦心事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牢记党的初心使命,为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再接再厉、不懈奋斗。”
——习近平在青海考察时的讲话(2021年6月7日—9日),《人民日报》2021年6月10日
1.“四不管地带”的治理难题是如何生成的?
2.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的创新之处在哪里,何以能够破解基层治理中的条块分割难题?
1.《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
3.《习近平关于基层治理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23年版。
4.《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
“石油共生大院”曾经也叫作学院路20号院,建成于1953年,院里有四家单位:石油大学、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化化工科技总院;还有两个社区:石科院社区和石油大院社区。随着四家单位整体或部分迁出,石油大院中部偏西平房区域成了“四不管”地带,环境秩序脏乱,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生活。“就像贫民窟,只要看一眼,你就再也不想去那儿了。”回忆起之前的大院西北角“四不管”地带,居民闫女士如是说。这便是共生大院建立前原址给大院“原住民”的真实感受。
党的十八大以来,秉承着“共建、共融、共治、共享”的建设理念,北京海淀区区政府和街道广泛征求单位和居民的意见,针对学院路20号院开始了疏解整治工作。然而,工作刚刚开始,就遭遇到了巨大的阻力。由于历史原因,整个大院产权复杂,上述几家产权单位多有将旗下房屋、门面外租。此外还有不少违章建筑。开始整治后,院内所有违建乱建都需拆除,汽修、喷漆、快递、小餐饮都需腾退清理,安全隐患问题需要清理,而现实更为复杂,每家产权单位都有自己的利益。比如,不少商户租约未到期,如果腾退将面临违约赔偿。谁来赔偿?有的租户即使获得赔偿也不愿搬离。不少人在大院居住超过20年,在心理上不愿意搬走。此外,从行政级别上看,学院路街道办只是处级单位,上述4家产权单位都是局级单位。4家产权单位内部,上下级也需协调。空间错乱、治理失序与关系异质化是的共性特征。在协商过程中重塑社区空间是一个不断碰撞博弈的过程,需要面对街道、产权单位、居民、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权利主体的多元利益诉求。同时还要面对来自政府、社会、国有企业等跨部门、跨层级、跨身份的多元协调需要。学院路20号院成为城市更新中难啃的“硬骨头”。
“党建引领”是得以破局的关键钥匙。既有治理困境主要在于传统行政管理中的条块分割难题。产权单位与街道社区隶属于不同的行政体系,跨部门的协调与沟通因为行政归属的差异而变得举步维艰。如何让产权单位、街道社区、居民租户等治理参与主体能够站在制度化的沟通对话平台上有序协商,成为首要问题。党组织成为破解这一问题的关键。虽然各行政单位与治理主体分别隶属于不同的职能部门,但是均处于党组织的领导下,党的组织体系也为治理主体间的对话建立制度化的平台。产权单位中的党组织、街道社区党组织、居民租户党员代表可以在党的体系中开展协商。
在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的创新推动下,2020年,学院路20号院换新颜,成为时下流行的工业风十足的共生大院。“首先是要争取各个产权单位达成共识。”学院路街道综合办张副主任如是说,“负责推进石油大院疏解整治的学院路街道办事处级单位,而四家产权单位均为局级单位,协调是十分困难的。”好在海淀区有“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的设置,考虑到学院路厅局级及以上单位的数目众多,学院路街道的委员会主任由区长担任,区域内大单位的党委书记或副书记任委员,这样一来,领导层面达成的共识就使得工作的推行阻力大大减小了。在“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的推动下,“四不管”的大杂院逐步开展了有序的空间治理,让老旧厂房焕新生,摇身一变成为北京市的“网红打卡地”。
(资料来源:《三万多人的“大杂院”,如何成了网红打卡地》,《中国新闻周刊》2022年3月7日;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海淀区“石油共生大院”变形记 共商共建筑起幸福生活》,2022年7月6日;人民政协网《【讲好“中国式商量”故事】海淀 | “为家门口的事建言献策”,这个委员工作站暖心!》,2022年7月15日;北京时间《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栏目组《让石油大院闪闪发光》,2024年2月1日。)
“大院”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单位制广泛确立的重要产物,承担着“单位办社会”的诸项职能。改革开放后,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单位逐步剥离了办社会的职能,“大院”与“单位”虽然在治权上产生了分离,但是依然延续着空间重叠和产权所有的关系。因此,大院独特的历史背景以及复杂的产权结构使得大院产生了治理难题,即:“产权单位不愿管,小区环境没人管,街道社区不好管”,20号院沦为“四不管地带”。街道党工委提出推动了“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的创新。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产权单位、街道社区、居民之间建立了制度化的协商平台,逐步形成了“政府、单位、社区、居民”四方共建与“院委会、督导组、顾问团、社会组织、志愿者”五方共管的协商治理格局。党的组织体系作为基层治理的协调机构,协调了各家单位的利益,整合了居民的利益诉求,重塑了生活空间,重建了治理网络,既展现了治理力度,又满怀治理温度,从而使“四不管地带”的破败大院成为北京市网红打卡的地标名片。可以说,石油共生大院的变形记,勾勒出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实践图景,亦展现出了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实践伟力。
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进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通过海淀区学院路街道“石油共生大院”的案例,引导学生们从基层治理的身边事、社会事入手,分析和理解党建引领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明确党的建设为何是一项伟大工程、为何是我党的一项创举,以及为何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法宝。在教学活动中,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对比教学法,以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为导向,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理论逻辑有效呈现。在此基础上,开展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赴“石油共生大院”或者对家乡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开展调研,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理解,也提升学生运用党的先进理论去观察、分析、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成效转化为学生们的政治行动和政治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