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从“村容整洁”到“生态宜居”,反映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质的提升,体现了广大农民群众对建设美丽家园的追求。
——《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22页。
2.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要守住生态保护红线,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
——习近平:《论“三农”工作》,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第250页。
一、案例呈现
洪水口村位于首都屋脊灵山脚下的门头沟区清水镇,是京郊海拔最高的乡村之一,素有“灵山门户”之称,是典型的深山村。近些年来,该村积极践行“两山”理论,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强化村容村貌和精品民宿建设,大力发展旅游休闲产业,成为远近闻名的最美乡村。
从2010年门头沟区关停煤矿,调整产业结构后,洪水口村便立足长远,科学谋划,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优势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决定把休闲旅游作为主导产业,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中心工作来抓,逐步明确了“股份强民、旅游富民、环境育民、生态养民”的发展思路。对此,洪水口村建立了以村党支部书记为组长,两委班子成员为组员的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并充分发挥村内退休村干部的影响力和作用,在项目实施推进中,及时深入群众,做好动员协调工作。村“两委”严格按照“制度化管理、项目化推进”的工作要求,稳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形成了全村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村子通过实施险村搬迁改造项目的有利契机,重新规划村落布局,强化村居环境建设,实施“煤改电”工程,加大农村污水处理力度,激活村落文化资源,村子面貌焕然一新。与此同时,村委会持续开展环境整治工程,花大力气将村内的一处垃圾场,改建为有水有花的景观公园,并结合原有的水域景观打造“三湖”公园,总绿化面积3200平方米。现如今,重峦叠嶂,鸟语花香的秀美景观,为这个依山傍水的村庄带来了不少“回头客”。同时,洪水口村积极响应区委、区政府发展精品民宿的战略部署,鼓励村民打造高端民宿品牌,村内“灵山木屋”“灵山小苗家”“向往拾光”为代表的一批精品民宿应运而生,逐渐成为该村的新名片,给村子旅游休闲产业发展增添了新活力。
为了将本地的旅游优势有效转化为发展优势,洪水口村通过一系列“组合拳”,以乡村旅游的高标准开发助力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一是组织引领,实现规范有序经营。为了规范全村农家乐合理经营,洪水口村党支部成立了旅游协会和民俗旅游专业合作社,对全村农家乐经营进行统一协调和管理,制定《农家乐旅游经营管理办法》《食宿标准统一制度》等规章制度。同时深入开展民宿户组织培训、经验交流、维护经营户合法权益,指导经营户规范交流,增加村民收入;二是文明引导,推动绿色文化新风。洪水口村修改完善《村民公约》,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文物古迹 牢记历史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通过村规民约的形式固化下来,并改编成简单易记的顺口溜,提高当地群众的知晓度;三是文旅结合,打造特色品牌活动。洪水口村以达摩古道和炎黄二帝为主题,打造了聚灵峡景区和二帝山森林公园。同时,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入挖掘当地丰富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唱响“生态+文化”大戏,形成了“灵山冰雪节”“聚灵峡穿越之旅”“洪水口村长桌宴”等多个特色品牌活动;四是志愿服务,成立专职清洁队伍。村民自发组建起了一支20余人的清洁卫生队,每天按时处理环境垃圾。同时,还有3名垃圾分类指导员,引导游客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洪水口村通过严格服务标准,确保服务质量,极大地促进了乡村旅游发展提质,使全体村民吃上了旅游饭,端上了“绿饭碗”,一起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
(资料来源:《北京门头沟穷山村变身最美乡村》,《北京晚报》2019年8月13日;《乡村建设结硕果 美好生活谱新篇》,《农民日报》2022年10月22日第5版;北京日报客户端:《建设美丽乡村 守护门头沟绿水青山》,2020年8月5日;中工网:《北京门头沟区洪水口村:捧起“绿饭碗”做好“生态+文化”大文章》,2022年1月1日;《门头沟区委副书记、区长喻华锋全面开启“绿水青山门头沟”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北京日报》2023年1月17日第7版。)
建设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农业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在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发展乡村旅游已然成为缩小城乡差距、盘活乡村资源的实践路径与重要支撑。这就要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紧密结合实际来谋划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清水镇灵山脚下的洪水口村积极践行“两山”理论,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充分调动党员群众参与村庄治理发展的主动性、创造性,念好“山字经”,走好“生态路”,下大力气发展精品旅游、高端民宿绿色产业,持续提升各项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成效,成为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出色典范。洪水口村坚持以山水为体、环境为先、品牌为重,充分利用独特的地理风貌和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做好生态保护和资源开发文章,真正将生态优势和文化底蕴转变为发展优势,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变成了环境舒适、文明富裕的新型农村,先后荣获“北京市最美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乡村旅游示范村”“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等称号。
本案例适用于思政课中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等相关专题内容的教学。美丽乡村建设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通过北京市门头沟区清水镇洪水口村的案例,不仅能使学生充分了解乡村振兴战略,认识到乡村未来发展的光明前景,也能让学生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道理,强化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价值理念。在此基础上,开展实践教学,如组织学生走访调研清水镇洪水口村或利用假期驻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美丽乡村图景中让学生切身感受生态宜居的村庄美与兴业富民的生活美的良性互动,深刻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意蕴,有助于增强践行“两山”理念的行动自觉,调动学生投身美丽乡村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实践,用实际行动为美丽乡村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1.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从“村容整洁”到“生态宜居”,反映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质的提升,体现了广大农民群众对建设美丽家园的追求。
——《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22页。
2.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要守住生态保护红线,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
——习近平:《论“三农”工作》,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第250页。
1.清水镇洪水口村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形成了哪些有益经验?
2.你还知道哪些美丽乡村建设的典型案例?请结合“清水镇洪水口村”,谈谈二者之间的异同。
1.《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
2.习近平:《论“三农”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
3.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学习读本》,人民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2023年版。
4.习近平:《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
5.习近平:《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求是》2019年第3期。
6.《习近平近日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让广大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人民日报》2018年4月24日。
一、案例呈现
洪水口村位于首都屋脊灵山脚下的门头沟区清水镇,是京郊海拔最高的乡村之一,素有“灵山门户”之称,是典型的深山村。近些年来,该村积极践行“两山”理论,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强化村容村貌和精品民宿建设,大力发展旅游休闲产业,成为远近闻名的最美乡村。
从2010年门头沟区关停煤矿,调整产业结构后,洪水口村便立足长远,科学谋划,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优势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决定把休闲旅游作为主导产业,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中心工作来抓,逐步明确了“股份强民、旅游富民、环境育民、生态养民”的发展思路。对此,洪水口村建立了以村党支部书记为组长,两委班子成员为组员的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并充分发挥村内退休村干部的影响力和作用,在项目实施推进中,及时深入群众,做好动员协调工作。村“两委”严格按照“制度化管理、项目化推进”的工作要求,稳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形成了全村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村子通过实施险村搬迁改造项目的有利契机,重新规划村落布局,强化村居环境建设,实施“煤改电”工程,加大农村污水处理力度,激活村落文化资源,村子面貌焕然一新。与此同时,村委会持续开展环境整治工程,花大力气将村内的一处垃圾场,改建为有水有花的景观公园,并结合原有的水域景观打造“三湖”公园,总绿化面积3200平方米。现如今,重峦叠嶂,鸟语花香的秀美景观,为这个依山傍水的村庄带来了不少“回头客”。同时,洪水口村积极响应区委、区政府发展精品民宿的战略部署,鼓励村民打造高端民宿品牌,村内“灵山木屋”“灵山小苗家”“向往拾光”为代表的一批精品民宿应运而生,逐渐成为该村的新名片,给村子旅游休闲产业发展增添了新活力。
为了将本地的旅游优势有效转化为发展优势,洪水口村通过一系列“组合拳”,以乡村旅游的高标准开发助力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一是组织引领,实现规范有序经营。为了规范全村农家乐合理经营,洪水口村党支部成立了旅游协会和民俗旅游专业合作社,对全村农家乐经营进行统一协调和管理,制定《农家乐旅游经营管理办法》《食宿标准统一制度》等规章制度。同时深入开展民宿户组织培训、经验交流、维护经营户合法权益,指导经营户规范交流,增加村民收入;二是文明引导,推动绿色文化新风。洪水口村修改完善《村民公约》,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文物古迹 牢记历史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通过村规民约的形式固化下来,并改编成简单易记的顺口溜,提高当地群众的知晓度;三是文旅结合,打造特色品牌活动。洪水口村以达摩古道和炎黄二帝为主题,打造了聚灵峡景区和二帝山森林公园。同时,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入挖掘当地丰富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唱响“生态+文化”大戏,形成了“灵山冰雪节”“聚灵峡穿越之旅”“洪水口村长桌宴”等多个特色品牌活动;四是志愿服务,成立专职清洁队伍。村民自发组建起了一支20余人的清洁卫生队,每天按时处理环境垃圾。同时,还有3名垃圾分类指导员,引导游客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洪水口村通过严格服务标准,确保服务质量,极大地促进了乡村旅游发展提质,使全体村民吃上了旅游饭,端上了“绿饭碗”,一起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
(资料来源:《北京门头沟穷山村变身最美乡村》,《北京晚报》2019年8月13日;《乡村建设结硕果 美好生活谱新篇》,《农民日报》2022年10月22日第5版;北京日报客户端:《建设美丽乡村 守护门头沟绿水青山》,2020年8月5日;中工网:《北京门头沟区洪水口村:捧起“绿饭碗”做好“生态+文化”大文章》,2022年1月1日;《门头沟区委副书记、区长喻华锋全面开启“绿水青山门头沟”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北京日报》2023年1月17日第7版。)
建设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农业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在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发展乡村旅游已然成为缩小城乡差距、盘活乡村资源的实践路径与重要支撑。这就要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紧密结合实际来谋划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清水镇灵山脚下的洪水口村积极践行“两山”理论,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充分调动党员群众参与村庄治理发展的主动性、创造性,念好“山字经”,走好“生态路”,下大力气发展精品旅游、高端民宿绿色产业,持续提升各项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成效,成为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出色典范。洪水口村坚持以山水为体、环境为先、品牌为重,充分利用独特的地理风貌和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做好生态保护和资源开发文章,真正将生态优势和文化底蕴转变为发展优势,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变成了环境舒适、文明富裕的新型农村,先后荣获“北京市最美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乡村旅游示范村”“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等称号。
本案例适用于思政课中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等相关专题内容的教学。美丽乡村建设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通过北京市门头沟区清水镇洪水口村的案例,不仅能使学生充分了解乡村振兴战略,认识到乡村未来发展的光明前景,也能让学生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道理,强化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价值理念。在此基础上,开展实践教学,如组织学生走访调研清水镇洪水口村或利用假期驻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美丽乡村图景中让学生切身感受生态宜居的村庄美与兴业富民的生活美的良性互动,深刻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意蕴,有助于增强践行“两山”理念的行动自觉,调动学生投身美丽乡村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实践,用实际行动为美丽乡村建设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