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小院”搭建乡村振兴“大舞台”
摘要
科技小院是以协同实现农业增产、资源高效、环境友好为目标,围绕“三农”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通过科研人员长期驻扎农村和农业生产一线,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联合政府、企业等共同开展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和人才培养,“零距离、零时差、零门槛、零费用”服务农民和农业绿色转型,推动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变革和农村文化建设,助推乡村振兴的一种新模式。本案例适用于思政课中“为人民服务”、“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专题内容的教学,激励同学们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挺膺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

1.希望你们继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

——《习近平回信寄语全国涉农高校广大师生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 以强农兴农为己任》,人民日报,2019年9月7日。


2.你们在信中说,走进乡土中国深处,才深刻理解什么是实事求是、怎么去联系群众,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说得很好。新时代中国青年就应该有这股精气神。党的二十大对建设农业强国作出部署,希望同学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习近平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回信强调 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 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人民日报,2023年5月4日。

案例呈现
案例分析
教学建议

2023年5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亲切回信,肯定小院青年走进乡土中国深处“自找苦吃”的精气神和解民生、治学问的生动实践,勉励同学们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image61

2009年,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张福锁院士带领团队师生在河北曲周成立第一个科技小院,把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派驻到农业生产一线,在完成知识、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研究解决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农业高层次人才,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让科研成果真正惠及农民,摸索出集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和人才培养为一体的新模式。截至2024年,北京市共建成科技小院113家,实现全市涉农区全覆盖。科技小院成为服务“三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image62

科技小院向师生们提出了“实”与“思”的核心要求,“实”指踏踏实实,深入生产一线创新科技、服务“三农”,“思”指将农民的田地放在师生的心头上,一心为民做实事。15年来,科技小院累计服务近600个贫困村、4.8万个贫困户、17.7万贫困人口,培训农民40余万人,引进、创新技术280余项,在5.66亿亩土地上实现了绿色增产增效。科技小院遵循“从生产中来到生产中去”的原则,在实战场景中立地顶天治学问。深入田间一线和产业前沿,围绕生产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用研究成果推动产业发展,先后在Nature、Science、PNAS及其子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30余篇。科技小院将课堂学习与乡村实践紧密结合,在“自找苦吃”中育英才。小院的学生们被赋予多重角色,他们既是学生也是小院管理者、科普志愿者、农技推广者,在主动担当作为中实现专业知识、科研能力、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全方位锻炼,以实际行动为农业强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image63

image64


2024年,“推广科技小院模式”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上升为国家行动,以助推高素质农民培育,强化乡村智力服务,实现乡村人才振兴。科技小院还走出国门,推广到老挝和非洲8国,被联合国粮农组织作为重点案例向全球推广应用。

从“一对一”帮扶小农户,到助力产业绿色转型与精准脱贫,以及创新乡村振兴示范样板,科技小院以最接地气的方式,实现了教书与育人、田间与课堂、理论与实践、科研与推广、创新与服务的紧密结合,创新了“面向农业绿色发展的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为解决农业现实问题、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探索出一条新路子,铸就了“科学为民、奋斗报国”的小院精神。

(资料来源:《习近平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回信强调 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 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人民日报》,2023年5月4日;首都统一战线网站《我市科技小院总数已达113家》,2024年12月4日;中共中国农业大学委员会《解民生、治学问、育英才的科技小院》,《求是》,2024年第8期。)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观的集中体现。科技小院的同学们以“自找苦吃”的精气神,深入田间地头和村屯农家,在服务乡村振兴中解民生、治学问,是当代青年学生“为人民服务”的典型写照。小院虽小,背靠的是充满希望的田野,依托的是涉农高校的科技与人才培养力量,孕育着广袤乡村的美好未来。从促进小农户增产增收的1.0版本,到助力产业兴农的2.0版本,再到推动乡村振兴全面发展的3.0+版本,15年来,科技小院紧紧围绕“三农”发展的重要需求,主动担当作为,为“农”吃苦、为民造福,体现了科技小院师生们扎根村屯解民生的为民情怀、立地顶天治学问的科学追求、自找苦吃砺意志的奋斗作风和立德树人兴三农的报国担当,为激励同学们“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提供了生动教材。科技小院探索形成的“三位一体”育人模式,体现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上下求索、为民造福的品格,走出了一条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人才培养“三位一体”的新路。

本案例适用于思政课中“为人民服务”“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专题内容的教学。教师可以运用科技小院师生在农民地里做科研,在生产一线做服务的生动故事开展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道德观的教育,启发学生深刻理解什么是“自找苦吃”的精气神,帮助学生理解“为人民服务”的丰富内涵,确立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人生追求,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可以通过科技小院讲解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讲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相关知识,激励学生投身三农实践,用科技为农业现代化插上腾飞的翅膀。在教学方法上,建议综合运用理论讲授、案例教学、课堂讨论和实践调研等方式,将课堂学习与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进而通过讨论互动的方式深化认知、升华情感、塑造价值,激励青年学生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挺膺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

1.希望你们继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

——《习近平回信寄语全国涉农高校广大师生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 以强农兴农为己任》,人民日报,2019年9月7日。


2.你们在信中说,走进乡土中国深处,才深刻理解什么是实事求是、怎么去联系群众,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说得很好。新时代中国青年就应该有这股精气神。党的二十大对建设农业强国作出部署,希望同学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习近平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回信强调 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 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人民日报,2023年5月4日。

思考讨论

1.科技小院师生是如何“为人民服务”的?你怎样理解科技小院精神?

2.新时代中国青年应该如何“自找苦吃”,如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主要参考资料:

1.《习近平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回信强调 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 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人民日报》,2023年5月4日。

2.中共中国农业大学委员会:《解民生、治学问、育英才的科技小院》,《求是》,2024年第8期。

3.张福锁:《科技小院操作手册》,金城出版社2023年版。

撰写人:
中国农业大学
冯淑萍
审核人:
中国农业大学
张晖
案例呈现
案例分析
教学建议

2023年5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亲切回信,肯定小院青年走进乡土中国深处“自找苦吃”的精气神和解民生、治学问的生动实践,勉励同学们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image61

2009年,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张福锁院士带领团队师生在河北曲周成立第一个科技小院,把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派驻到农业生产一线,在完成知识、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研究解决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农业高层次人才,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让科研成果真正惠及农民,摸索出集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和人才培养为一体的新模式。截至2024年,北京市共建成科技小院113家,实现全市涉农区全覆盖。科技小院成为服务“三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image62

科技小院向师生们提出了“实”与“思”的核心要求,“实”指踏踏实实,深入生产一线创新科技、服务“三农”,“思”指将农民的田地放在师生的心头上,一心为民做实事。15年来,科技小院累计服务近600个贫困村、4.8万个贫困户、17.7万贫困人口,培训农民40余万人,引进、创新技术280余项,在5.66亿亩土地上实现了绿色增产增效。科技小院遵循“从生产中来到生产中去”的原则,在实战场景中立地顶天治学问。深入田间一线和产业前沿,围绕生产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用研究成果推动产业发展,先后在Nature、Science、PNAS及其子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30余篇。科技小院将课堂学习与乡村实践紧密结合,在“自找苦吃”中育英才。小院的学生们被赋予多重角色,他们既是学生也是小院管理者、科普志愿者、农技推广者,在主动担当作为中实现专业知识、科研能力、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全方位锻炼,以实际行动为农业强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image63

image64


2024年,“推广科技小院模式”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上升为国家行动,以助推高素质农民培育,强化乡村智力服务,实现乡村人才振兴。科技小院还走出国门,推广到老挝和非洲8国,被联合国粮农组织作为重点案例向全球推广应用。

从“一对一”帮扶小农户,到助力产业绿色转型与精准脱贫,以及创新乡村振兴示范样板,科技小院以最接地气的方式,实现了教书与育人、田间与课堂、理论与实践、科研与推广、创新与服务的紧密结合,创新了“面向农业绿色发展的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为解决农业现实问题、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探索出一条新路子,铸就了“科学为民、奋斗报国”的小院精神。

(资料来源:《习近平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回信强调 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 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人民日报》,2023年5月4日;首都统一战线网站《我市科技小院总数已达113家》,2024年12月4日;中共中国农业大学委员会《解民生、治学问、育英才的科技小院》,《求是》,2024年第8期。)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观的集中体现。科技小院的同学们以“自找苦吃”的精气神,深入田间地头和村屯农家,在服务乡村振兴中解民生、治学问,是当代青年学生“为人民服务”的典型写照。小院虽小,背靠的是充满希望的田野,依托的是涉农高校的科技与人才培养力量,孕育着广袤乡村的美好未来。从促进小农户增产增收的1.0版本,到助力产业兴农的2.0版本,再到推动乡村振兴全面发展的3.0+版本,15年来,科技小院紧紧围绕“三农”发展的重要需求,主动担当作为,为“农”吃苦、为民造福,体现了科技小院师生们扎根村屯解民生的为民情怀、立地顶天治学问的科学追求、自找苦吃砺意志的奋斗作风和立德树人兴三农的报国担当,为激励同学们“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提供了生动教材。科技小院探索形成的“三位一体”育人模式,体现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上下求索、为民造福的品格,走出了一条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人才培养“三位一体”的新路。

本案例适用于思政课中“为人民服务”“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专题内容的教学。教师可以运用科技小院师生在农民地里做科研,在生产一线做服务的生动故事开展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道德观的教育,启发学生深刻理解什么是“自找苦吃”的精气神,帮助学生理解“为人民服务”的丰富内涵,确立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人生追求,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可以通过科技小院讲解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讲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相关知识,激励学生投身三农实践,用科技为农业现代化插上腾飞的翅膀。在教学方法上,建议综合运用理论讲授、案例教学、课堂讨论和实践调研等方式,将课堂学习与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进而通过讨论互动的方式深化认知、升华情感、塑造价值,激励青年学生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挺膺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