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园老车站的新使命
摘要
清华园车站,是中国共产党人“进京赶考之路”的重要节点。1949年3月,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从西柏坡抵达北平,在清华园车站下车,踏上了进京“赶考”的征程。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进驻香山的半年里,中共中央带领全党全军和各阶层人民,团结一致,将革命进行到底,最终取得解放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谱写了党和人民事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新篇章。历史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不仅善于打破一个旧世界,而且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展望未来,中国的发展前景无限美好。本案例适用于思政课中关于“革命文化”“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党的建设”“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等相关专题内容的教学。
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

1.我们缅怀这段历史,就是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答好新时代的答卷。

——习近平二○一九年九月十二日在视察北京香山革命纪念地时的讲话(2019年9月12日),《人民日报》2019年9月13日。


2. 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

——习近平:《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求是》,2024年第8期。

案例呈现
案例分析
教学建议

“进京赶考”指的是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离开西柏坡进驻北平,迎接新的挑战,夺取革命和建设胜利的历程。1949年3月25日清晨,随着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同志抵达北平的清华园车站,共产党人正式踏上了“进京赶考之路”。清华园车站是中共中央“进京赶考之路”上的重要一站,见证了中国革命重心由农村到城市伟大转折的关键时刻,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牢记“两个务必”、进入北平的历史瞬间,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战争走向全国性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宏图伟业,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1




2



然而,曾几何时,这座见证了中共中央进驻北平、新中国诞生等重要历史事件的车站,却差点消失在历史长河中。1960年,为配合清华大学校园扩建,将京张铁路清华园段整体向东迁移800米重建,建成了新的清华园站,而原来的车站被逐渐废弃,改为新车站的仓库和货场。20世纪80年代,老站房北侧约五分之二的建筑被拆除,原有站房逐渐变为铁路职工的宿舍,清华园车站原址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北京申办冬奥会成功后,作为冬奥会配套基础设施的京张高铁建设也提上了日程,随着京张高铁建设推进的需要,部分旧有铁路线路被临时拆除。2016年11月1日,清华园车站也停止办理客运业务。

但是,众多铁路专家学者和普通市民都认为“京张铁路存在过的痕迹应当被保存”,并提出了不同的设想与方案,其中一位就是曾任中国铁道研究院党委书记、海淀区第十五、十六届人大代表的王君历。王君历是一位在铁路系统工作数十年的“老铁路人”,对铁路有着深厚的情感。因此,他在铁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京张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重要作用。2021年1月13日,王君历与其他几位海淀区人大代表联名的一份编号为第7126号《关于抢救性修复清华园车站的建议》提案提交到海淀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2021年3月27日,清华园车站旧址被列为北京市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2022年,清华园车站旧址内的7家住户被重新安置住房,违章建筑被统一拆除,修缮工程正式启动。2023年3月25日,清华园车站旧址在修缮后开放,这也标志着中共中央“进京赶考之路(北京段)”全线贯穿。清华园车站旧址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基本还原了清灰色砖墙、圆拱形券廊、覆盖铁皮瓦双坡屋顶以及城墙雉堞女儿墙等原本的建筑特征,在老站房大厅顶部和南山墙东侧分别镶嵌着詹天佑先生亲手书写的“清华园车站”站名碑刻。在站名碑刻的修复过程中,结合毛泽东同志进京前后的历史史实,并没有给碑上的文字进行描金处理,这更加体现了在革命文物修复过程中广大专家、学者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2023年11月,清华园车站旧址入选北京市红色旅游景区(试点)。


3




4



(资料来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 满怀信心继续把新中国巩固好发展好》,《人民日报》2021年7月2日第1版;王丹誉《进京赶考“第一站” 红色基因放光芒》,新华每日电讯,2024年3月21日)


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清华园车站旧址记录着中国革命的历史印记,传承着红色基因,它的修缮与重新开放,有利于深化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加强首都红色文化建设,是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建设的重要内容。而“赶考”这一比喻的意义在于:昨天的成功并不代表着今后能够永远成功,过去的辉煌并不意味着未来可以永远辉煌。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进京“赶考”不是一时的赶考,而是永远在路上。当前,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只是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路上,党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我们要继续保持“赶考”的清醒状态,把这场“考试”考好。从历史总结中获得启迪,从历史经验提炼出克敌制胜的法宝,这正是重温“进京赶考之路”的时代意义和价值意蕴。


本案例适用于思政课中关于“革命文化”“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党的建设”“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等内容的教学。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伟大斗争中形成的文化,源自于革命实践的伟大创造,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在新时代,“赶考”精神对于增强“四个自信”、将改革进行到底,对于保持与人民的血肉联系、团结各阶层人民共创美好生活,对于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答好新的答卷仍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可以开展实践教学,如组织学生重走“进京赶考之路”,参观主题展览,使学生融入到具体的历史场景中,缅怀这段红色的历史,从而深刻体会“赶考”精神的重要意义。通过此类教学有助于推进红色文化融入“大思政课”建设,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

1.我们缅怀这段历史,就是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答好新时代的答卷。

——习近平二○一九年九月十二日在视察北京香山革命纪念地时的讲话(2019年9月12日),《人民日报》2019年9月13日。


2. 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

——习近平:《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求是》,2024年第8期。

思考讨论

1.清华园车站旧址被列为北京市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的意义何在?

2.在新时代,我们应当如何弘扬“赶考”精神,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主要参考资料:

1.《习近平在视察北京香山革命纪念地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9年9月13日。

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7月2日。

3.《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

4.《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 满怀信心继续把新中国巩固好发展好》,《人民日报》2021年7月2日。

5.王丹誉:《进京赶考“第一站”红色基因放光芒》,新华每日电讯2024年3月21日。


撰写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付丽莎
审核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王娜
案例呈现
案例分析
教学建议

“进京赶考”指的是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离开西柏坡进驻北平,迎接新的挑战,夺取革命和建设胜利的历程。1949年3月25日清晨,随着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同志抵达北平的清华园车站,共产党人正式踏上了“进京赶考之路”。清华园车站是中共中央“进京赶考之路”上的重要一站,见证了中国革命重心由农村到城市伟大转折的关键时刻,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牢记“两个务必”、进入北平的历史瞬间,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战争走向全国性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宏图伟业,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1




2



然而,曾几何时,这座见证了中共中央进驻北平、新中国诞生等重要历史事件的车站,却差点消失在历史长河中。1960年,为配合清华大学校园扩建,将京张铁路清华园段整体向东迁移800米重建,建成了新的清华园站,而原来的车站被逐渐废弃,改为新车站的仓库和货场。20世纪80年代,老站房北侧约五分之二的建筑被拆除,原有站房逐渐变为铁路职工的宿舍,清华园车站原址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北京申办冬奥会成功后,作为冬奥会配套基础设施的京张高铁建设也提上了日程,随着京张高铁建设推进的需要,部分旧有铁路线路被临时拆除。2016年11月1日,清华园车站也停止办理客运业务。

但是,众多铁路专家学者和普通市民都认为“京张铁路存在过的痕迹应当被保存”,并提出了不同的设想与方案,其中一位就是曾任中国铁道研究院党委书记、海淀区第十五、十六届人大代表的王君历。王君历是一位在铁路系统工作数十年的“老铁路人”,对铁路有着深厚的情感。因此,他在铁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京张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重要作用。2021年1月13日,王君历与其他几位海淀区人大代表联名的一份编号为第7126号《关于抢救性修复清华园车站的建议》提案提交到海淀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2021年3月27日,清华园车站旧址被列为北京市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2022年,清华园车站旧址内的7家住户被重新安置住房,违章建筑被统一拆除,修缮工程正式启动。2023年3月25日,清华园车站旧址在修缮后开放,这也标志着中共中央“进京赶考之路(北京段)”全线贯穿。清华园车站旧址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基本还原了清灰色砖墙、圆拱形券廊、覆盖铁皮瓦双坡屋顶以及城墙雉堞女儿墙等原本的建筑特征,在老站房大厅顶部和南山墙东侧分别镶嵌着詹天佑先生亲手书写的“清华园车站”站名碑刻。在站名碑刻的修复过程中,结合毛泽东同志进京前后的历史史实,并没有给碑上的文字进行描金处理,这更加体现了在革命文物修复过程中广大专家、学者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2023年11月,清华园车站旧址入选北京市红色旅游景区(试点)。


3




4



(资料来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 满怀信心继续把新中国巩固好发展好》,《人民日报》2021年7月2日第1版;王丹誉《进京赶考“第一站” 红色基因放光芒》,新华每日电讯,2024年3月21日)


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清华园车站旧址记录着中国革命的历史印记,传承着红色基因,它的修缮与重新开放,有利于深化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加强首都红色文化建设,是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建设的重要内容。而“赶考”这一比喻的意义在于:昨天的成功并不代表着今后能够永远成功,过去的辉煌并不意味着未来可以永远辉煌。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进京“赶考”不是一时的赶考,而是永远在路上。当前,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只是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路上,党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我们要继续保持“赶考”的清醒状态,把这场“考试”考好。从历史总结中获得启迪,从历史经验提炼出克敌制胜的法宝,这正是重温“进京赶考之路”的时代意义和价值意蕴。


本案例适用于思政课中关于“革命文化”“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党的建设”“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等内容的教学。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伟大斗争中形成的文化,源自于革命实践的伟大创造,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在新时代,“赶考”精神对于增强“四个自信”、将改革进行到底,对于保持与人民的血肉联系、团结各阶层人民共创美好生活,对于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答好新的答卷仍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可以开展实践教学,如组织学生重走“进京赶考之路”,参观主题展览,使学生融入到具体的历史场景中,缅怀这段红色的历史,从而深刻体会“赶考”精神的重要意义。通过此类教学有助于推进红色文化融入“大思政课”建设,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