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聚力“两区”建设 助推高水平开放迈上新台阶
摘要
2020年的金秋,北京启动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近四年来,北京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积极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全力打造改革开放“北京样板”,目前已落地50多项全国突破性政策,形成40多项全国推广的创新经验案例,国务院批复北京“两区”建设的251项任务已实施98%,在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不断迈出坚实步伐。
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

1.“为更好发挥北京在中国服务业开放中的引领作用,我们将支持北京打造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加大先行先试力度,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经验;设立以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数字经济为主要特征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水平开放平台,带动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

——习近平:《在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的致辞》《人民日报》,2020年9月5日第01版。


2. “中国将推动各国各方共享制度型开放机遇,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实施好新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深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发挥好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作用。”

——习近平:《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致辞》,新华社2022年11月4日电。


3. “我们将打造更加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积极开展服务贸易和投资负面清单谈判,扩大电信、旅游、法律、职业考试等服务领域对外开放,在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以及有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率先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有序推进跨境服务贸易开放进程,提升服务贸易标准化水平,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习近平:《向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发表视频致辞》《人民日报》2023年9月3日第01版。


案例呈现
案例分析
教学建议

2020年的金秋,北京启动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近四年来,北京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积极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全力打造改革开放“北京样板”,目前已落地50多项全国突破性政策,形成40多项全国推广的创新经验案例,国务院批复北京“两区”建设的251项任务已实施98%,在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不断迈出坚实步伐。

北京市商务局局长朴学东介绍,“两区”建设为外企发展带来了开放创新的产业政策,创造了优质高效的发展环境,提供了打动人心的“北京服务”。“两区”建设启动以来,北京吸引了百余家跨国企业在京设立外资研发中心,超6000家外资企业来京发展,世界500强在京总部数量保持全球城市之首。北京面向境外国际商协会,设立了17家“两区”全球联络站,服务触达千余家境外企业,国际朋友圈越来越大。

31

立足差异化发展,北京推出20个“两区”重点园区(组团),打造自贸组团、综保区、特色园区于一体的园区(组团)建设体系。目前已形成错位发展、同频共振的生动局面。例如,天竺综保区推出航空发动机借助综保区通关免抵税试点、参展艺术品“先入区、后查验”等试点举措;大兴机场综保区率先打造“一个系统、一次理货、一次查验、一次提离”港区一体化监管模式。2023年,“两区”重点园区(组团)以占全市不到2%的面积,创造和贡献了超两成的规模以上收入和超三分之一的税收收入。

随着“两区”建设的稳步推进,首都金融服务业迎来一系列对外开放举措,持续激发外资参与中国金融业发展的动力与活力。全国首家外商独资货币经纪公司、全市首家外资商业保理公司、全市首家外国专利代理机构驻华代表处……“一批突破性项目接续落地。两区”建设近四年来,累计入库项目近3万个,落地项目近2万个,落地项目涉及金额近4万亿元;其中落地外资项目近2000个,落地项目涉及外资超600亿美元。

2024年7月16日,北京市商务局发布《北京市深化服务业扩大开放促进外商投资实施方案》,提出北京将加大促进、服务外商投资力度,力争在全国率先实现电信、数据、医疗、绿色环保等重点领域开放,外资企业资金流动、外籍员工居留等工作生活将更加便利。

经过近年来的探索和努力,北京市紧抓“两区”建设政策机遇,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在更深层次上推动制度创新、园区发展、项目落地,持续推动重点领域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首都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2024年9月27日,北京商报记者从“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北京“两区”建设专场获悉,2021—2023年,北京市实际使用外资455.5亿美元,占全国的8.7%;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216.4亿美元,规模连续实现正增长;北京地区货物贸易进出口额连续突破3万亿元;服务贸易规模保持全国前三;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贸易占服务贸易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两区”建设带动下,北京开放型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32

资料来源:《“两区”建设助推高水平开放迈上新台阶》,《北京日报》2024年8月17日第1版;《北京聚力“两区”建设推动高水平开放》,《经济日报》2023年11月3日第3版;《“两区”建设以来超六千家外资企业来京发展 外商投资领域将持续扩大开放》,《北京日报》2024年7月18日第1版;《累计落地项目涉及金额近4万亿元,“两区”建设带动北京开放型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北京商报》2024年9月28日第1版。

“两区”建设,即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中央批复支持北京的两项重大政策,是国家赋予北京的重大使命、重要机遇。作为全国唯一服务业扩大开放示范区和“两区”叠加区,北京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引领,按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工作部署,结合北京实际,不折不扣把各项任务落实到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的全过程各方面,高标准推进“两区”建设。

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实施范围16410.54平方公里,覆盖北京市全市域。推进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突出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数字经济特征,以首善标准搭建立体化开放体系,融入和服务全国新发展格局,坚持把开放向纵深推进、不断提升外商投资便利化水平、持续优化外商投资营商环境,助力北京市服务业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

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实施范围119.68平方公里,其中,科技创新片区31.85平方公里,国际商务服务片区48.34平方公里,高端产业片区39.49平方公里。同时,北京还拥有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兴机场片区(北京大兴)9.97平方公里。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形势下,为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而采取的重大举措。

“17+9+4”的北京“两区”建设方案体系主要呈现出三大突出特征:一是突出科技创新,着重推动创新要素加速聚集;二是突出服务业开放,带动新主题新模式落地;三是突出数字经济,强化规则体系探索。北京“两区”建设的六大目标分别是:贸易自由便利、投资自由便利、资金跨境流动便利、人才从业便利、运输往来便利、数据安全有序流动便利。

“两区”建设成果转化为鲜活的教学资源。“两区”建设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企业和人物,以及丰富的历史事件和文化资源。这些都可以成为思政课的重要素材,使课程内容更加生动、具体,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例如,可以邀请企业家、专家学者等走进校园,分享他们的创业经历、研究成果等,为学生提供鲜活的教育资源。

“两区”建设实绩助推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在“两区”建设的背景下,思政课可以借鉴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如项目式学习、翻转课堂等,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打造沉浸式思政课堂,让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体验历史事件、了解社会发展,从而加深对思政素材的理解和记忆。

“两区”建设场景强化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在实践教学上,可以组织学生到“两区”体系中的企业、园区等地进行参观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新时代首都发展成就。此外,还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社会实践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和认识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

1.“为更好发挥北京在中国服务业开放中的引领作用,我们将支持北京打造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加大先行先试力度,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经验;设立以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数字经济为主要特征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水平开放平台,带动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

——习近平:《在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的致辞》《人民日报》,2020年9月5日第01版。


2. “中国将推动各国各方共享制度型开放机遇,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实施好新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深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发挥好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作用。”

——习近平:《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致辞》,新华社2022年11月4日电。


3. “我们将打造更加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积极开展服务贸易和投资负面清单谈判,扩大电信、旅游、法律、职业考试等服务领域对外开放,在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以及有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率先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有序推进跨境服务贸易开放进程,提升服务贸易标准化水平,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习近平:《向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发表视频致辞》《人民日报》2023年9月3日第01版。


思考讨论

1.你知道北京市的哪些服务业扩大开放重点产业园区?

2.北京“两区”建设对“四个中心”的促进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主要参考资料:

1.习近平:《在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的致辞》《人民日报》,2020年9月5日第01版。

2.习近平:《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致辞》,新华社2022年11月4日电。

3.习近平:《向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发表视频致辞》《人民日报》2023年9月3日第01版。

撰写人: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何佳
审核人: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周宇宏
案例呈现
案例分析
教学建议

2020年的金秋,北京启动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近四年来,北京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积极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全力打造改革开放“北京样板”,目前已落地50多项全国突破性政策,形成40多项全国推广的创新经验案例,国务院批复北京“两区”建设的251项任务已实施98%,在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不断迈出坚实步伐。

北京市商务局局长朴学东介绍,“两区”建设为外企发展带来了开放创新的产业政策,创造了优质高效的发展环境,提供了打动人心的“北京服务”。“两区”建设启动以来,北京吸引了百余家跨国企业在京设立外资研发中心,超6000家外资企业来京发展,世界500强在京总部数量保持全球城市之首。北京面向境外国际商协会,设立了17家“两区”全球联络站,服务触达千余家境外企业,国际朋友圈越来越大。

31

立足差异化发展,北京推出20个“两区”重点园区(组团),打造自贸组团、综保区、特色园区于一体的园区(组团)建设体系。目前已形成错位发展、同频共振的生动局面。例如,天竺综保区推出航空发动机借助综保区通关免抵税试点、参展艺术品“先入区、后查验”等试点举措;大兴机场综保区率先打造“一个系统、一次理货、一次查验、一次提离”港区一体化监管模式。2023年,“两区”重点园区(组团)以占全市不到2%的面积,创造和贡献了超两成的规模以上收入和超三分之一的税收收入。

随着“两区”建设的稳步推进,首都金融服务业迎来一系列对外开放举措,持续激发外资参与中国金融业发展的动力与活力。全国首家外商独资货币经纪公司、全市首家外资商业保理公司、全市首家外国专利代理机构驻华代表处……“一批突破性项目接续落地。两区”建设近四年来,累计入库项目近3万个,落地项目近2万个,落地项目涉及金额近4万亿元;其中落地外资项目近2000个,落地项目涉及外资超600亿美元。

2024年7月16日,北京市商务局发布《北京市深化服务业扩大开放促进外商投资实施方案》,提出北京将加大促进、服务外商投资力度,力争在全国率先实现电信、数据、医疗、绿色环保等重点领域开放,外资企业资金流动、外籍员工居留等工作生活将更加便利。

经过近年来的探索和努力,北京市紧抓“两区”建设政策机遇,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在更深层次上推动制度创新、园区发展、项目落地,持续推动重点领域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首都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2024年9月27日,北京商报记者从“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北京“两区”建设专场获悉,2021—2023年,北京市实际使用外资455.5亿美元,占全国的8.7%;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216.4亿美元,规模连续实现正增长;北京地区货物贸易进出口额连续突破3万亿元;服务贸易规模保持全国前三;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贸易占服务贸易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两区”建设带动下,北京开放型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32

资料来源:《“两区”建设助推高水平开放迈上新台阶》,《北京日报》2024年8月17日第1版;《北京聚力“两区”建设推动高水平开放》,《经济日报》2023年11月3日第3版;《“两区”建设以来超六千家外资企业来京发展 外商投资领域将持续扩大开放》,《北京日报》2024年7月18日第1版;《累计落地项目涉及金额近4万亿元,“两区”建设带动北京开放型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北京商报》2024年9月28日第1版。

“两区”建设,即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中央批复支持北京的两项重大政策,是国家赋予北京的重大使命、重要机遇。作为全国唯一服务业扩大开放示范区和“两区”叠加区,北京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引领,按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工作部署,结合北京实际,不折不扣把各项任务落实到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的全过程各方面,高标准推进“两区”建设。

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实施范围16410.54平方公里,覆盖北京市全市域。推进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突出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数字经济特征,以首善标准搭建立体化开放体系,融入和服务全国新发展格局,坚持把开放向纵深推进、不断提升外商投资便利化水平、持续优化外商投资营商环境,助力北京市服务业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

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实施范围119.68平方公里,其中,科技创新片区31.85平方公里,国际商务服务片区48.34平方公里,高端产业片区39.49平方公里。同时,北京还拥有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兴机场片区(北京大兴)9.97平方公里。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形势下,为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而采取的重大举措。

“17+9+4”的北京“两区”建设方案体系主要呈现出三大突出特征:一是突出科技创新,着重推动创新要素加速聚集;二是突出服务业开放,带动新主题新模式落地;三是突出数字经济,强化规则体系探索。北京“两区”建设的六大目标分别是:贸易自由便利、投资自由便利、资金跨境流动便利、人才从业便利、运输往来便利、数据安全有序流动便利。

“两区”建设成果转化为鲜活的教学资源。“两区”建设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企业和人物,以及丰富的历史事件和文化资源。这些都可以成为思政课的重要素材,使课程内容更加生动、具体,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例如,可以邀请企业家、专家学者等走进校园,分享他们的创业经历、研究成果等,为学生提供鲜活的教育资源。

“两区”建设实绩助推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在“两区”建设的背景下,思政课可以借鉴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如项目式学习、翻转课堂等,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打造沉浸式思政课堂,让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体验历史事件、了解社会发展,从而加深对思政素材的理解和记忆。

“两区”建设场景强化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在实践教学上,可以组织学生到“两区”体系中的企业、园区等地进行参观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新时代首都发展成就。此外,还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社会实践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和认识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