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区“菜单式”课后服务为学生减负
摘要
教育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基石。解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北京市西城区在“双减”政策落地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推行点“餐”到校丰富课后服务的活动,为孩子们量身打造成长“套餐”,有效减轻了学生和家长的压力,促进了教育公平,形成了教育改革的新样本。本案例适用于思政课中关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等相关专题内容的教学。
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

1.义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中小学生负担太重,短视化、功利化问题没有根本解决。特别是校外培训机构无序发展,“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突出。减轻学生负担,根本之策在于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做到应教尽教,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方式,全面压减作业总量,降低考试压力。要鼓励支持学校开展各种课后育人活动,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依法保障教师权益和待遇。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强调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 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2021年5月21日),《人民日报》2021年5月22日。


2.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真正把过重的学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减下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习近平:《论教育》,中央文献出版社2024年版,第208页。

案例呈现
案例分析
教学建议

为全面落实“双减”政策,提升校内教育质量,西城区坚持以“三率、三性、一特色”为着力点,“三率”是指学生参与率、课后服务满意率、课后服务时段学生作业完成率,“三性”是指活动的丰富性、作业的个性、作业的弹性,“一特色”是指学校的特色。各校因地制宜“一校一案”“一校一策”设计课程内容,提供“菜单式”课表供学生选择,形成“一生一课表”,推动课后服务从“无”到“有”,从“有”到“优”。

2021年,西城区教委整合12家区属少年宫、科技馆等校外资源,经过专业评估遴选,首批开设了200多个课后服务活动项目,并在部分义务教育学校试点。“菜单”里的课程既有音乐素养、竹笛、中国舞等清新范儿的“爽口菜”,也有人工智能、机器人编程等科技范儿的“创意菜”,还有朗诵、武术、剪纸等有滋有味的“传统菜”。

image83

宣武少年宫为陶然亭小学量身定制了课后服务项目,授课内容包括综合音乐坊、创意美术和身体律动等五个模块,周一至周五每天换主题。走进宣武少年宫,一层阶梯教室里充满欢声笑语,在老师的钢琴伴奏下,40余名一年级学生正在学唱基础音节;隔壁教室里,一位老师一边弹奏手风琴,一边娓娓讲述五线谱的故事;再往里,一群学生正在老师引导下,跟随音乐节拍做出各种动作,学习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陶然亭小学校园内,田径、篮球、京剧等校级兴趣小组同时开课,也有些学生选择坐在教室里写作业。学生每天根据参与活动时间长短不一,自主选择放学时间。

image84

image85


学生们在丰富多彩的课后活动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越来越多的孩子从被动接受教育的学习者转变为主动探索的实践者、创新者,彰显出充满活力的素质教育新局面。西城区借助这一模式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通过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形成育人合力,有效解决了课业负担重、学生课余活动单一、培训乱象等群众关心的问题,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家长的满意度,促进了“双减”政策与教育质量提升的有机结合。

2022年2月,依据西城区质量监测结果显示,学生作业时长明显降低、作业质量有较大提升,家长对课后作业形式满意度高达98.3%。2022年6月至10月,西城区学生的课后服务参与率近90%,对其满意率达到76.8%。

image86

西城区推行点“餐”到校丰富课后服务的内容也成为教育部首批推广全国学校落实“双减”十个典型案例之一。

2024年,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教科院正式发布《北京市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工作指南(试行)》,北京市课后服务工作也已经实现了对所有义务教育学校、所有工作日、所有有意愿的学生“三个全覆盖”。课后服务不仅是一项 “顺民意、暖人心”的民生工程,更是深化学校课后服务内涵发展、促进学校特色建设、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载体。这一模式丰富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群体的课余生活,让孩子们在多样化的活动中陶冶情操、培育品格,朝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方向迈进,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这一模式让不同区域、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都能公平地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与服务,有力地推动了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极大改善民生福祉。

(资料来源:教育部网站《2021年秋季学期落实“双减”成效和教学质量保障情况》,2022年2月15日;教育部网站《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广学校落实“双减”典型案例的通知》,2021年9月18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网站《北京发布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工作指南》,2024年5月17日;北京晚报《西城区中小学引进校外优质资源 200多项课后服务敞开选》,2021年9月8日;中国教育电视台《育见|北京西城区:回归课堂 推进五大工程落实“双减”》,2021年12月1日;北京市西城区教育委员会《整体设计 五育并举 护航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北京市西城区关于“升级版”课后服务的思考与实践》,《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1年第12期。)

“双减”政策的实施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问题。“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各地各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双减”文件精神,开展了诸多行之有效的探索尝试。北京西城区以“三率、三性、一特色”为工作着力点,注重自下而上的鲜活经验分享和典型带动,推出丰富多样的课后“菜单”,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学生的参与度和获得感,突出了学生的中心地位和主体作用;强调教师的创造和专业能力,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学校的主阵地作用,突出了学校的主动性。北京市西城区激发学校育人活力,大力提升优质教育服务供给水平,为校内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资源支持,走在了科学提质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上,为实现“双减”目标积极努力,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必要保障。

“双减”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双减”政策倡导全面发展和教育公平的理念,强调教育应真正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而非应试和竞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现了对教育本质的回归和对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本案例可以用于开展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对义务教育学校“双减”政策的实施效果开展实地调研。教学中可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双减”政策的实施情况,分析其在推动教育公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成效,以及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思考如何巩固提升“双减”政策执行效果,以此激发学生对新时代教育改革创新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

1.义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中小学生负担太重,短视化、功利化问题没有根本解决。特别是校外培训机构无序发展,“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突出。减轻学生负担,根本之策在于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做到应教尽教,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方式,全面压减作业总量,降低考试压力。要鼓励支持学校开展各种课后育人活动,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依法保障教师权益和待遇。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强调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 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2021年5月21日),《人民日报》2021年5月22日。


2.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真正把过重的学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减下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习近平:《论教育》,中央文献出版社2024年版,第208页。

思考讨论

1.在推进“双减”工作的背景下,如何理解课后服务对于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作用?

2.教育领域改革创新面临着“怎么改、改什么、改到什么程度”等深层次问题,以西城区“菜单式”课后服务模式为例,谈谈如何推进新时代教育改革创新。

主要参考资料:

1.习近平:《论教育》,中央文献出版社2024年版。

2.《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版。

3.《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

撰写人:
北京大学
陈培永
审核人:
北京大学
钟启东
案例呈现
案例分析
教学建议

为全面落实“双减”政策,提升校内教育质量,西城区坚持以“三率、三性、一特色”为着力点,“三率”是指学生参与率、课后服务满意率、课后服务时段学生作业完成率,“三性”是指活动的丰富性、作业的个性、作业的弹性,“一特色”是指学校的特色。各校因地制宜“一校一案”“一校一策”设计课程内容,提供“菜单式”课表供学生选择,形成“一生一课表”,推动课后服务从“无”到“有”,从“有”到“优”。

2021年,西城区教委整合12家区属少年宫、科技馆等校外资源,经过专业评估遴选,首批开设了200多个课后服务活动项目,并在部分义务教育学校试点。“菜单”里的课程既有音乐素养、竹笛、中国舞等清新范儿的“爽口菜”,也有人工智能、机器人编程等科技范儿的“创意菜”,还有朗诵、武术、剪纸等有滋有味的“传统菜”。

image83

宣武少年宫为陶然亭小学量身定制了课后服务项目,授课内容包括综合音乐坊、创意美术和身体律动等五个模块,周一至周五每天换主题。走进宣武少年宫,一层阶梯教室里充满欢声笑语,在老师的钢琴伴奏下,40余名一年级学生正在学唱基础音节;隔壁教室里,一位老师一边弹奏手风琴,一边娓娓讲述五线谱的故事;再往里,一群学生正在老师引导下,跟随音乐节拍做出各种动作,学习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陶然亭小学校园内,田径、篮球、京剧等校级兴趣小组同时开课,也有些学生选择坐在教室里写作业。学生每天根据参与活动时间长短不一,自主选择放学时间。

image84

image85


学生们在丰富多彩的课后活动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越来越多的孩子从被动接受教育的学习者转变为主动探索的实践者、创新者,彰显出充满活力的素质教育新局面。西城区借助这一模式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通过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形成育人合力,有效解决了课业负担重、学生课余活动单一、培训乱象等群众关心的问题,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家长的满意度,促进了“双减”政策与教育质量提升的有机结合。

2022年2月,依据西城区质量监测结果显示,学生作业时长明显降低、作业质量有较大提升,家长对课后作业形式满意度高达98.3%。2022年6月至10月,西城区学生的课后服务参与率近90%,对其满意率达到76.8%。

image86

西城区推行点“餐”到校丰富课后服务的内容也成为教育部首批推广全国学校落实“双减”十个典型案例之一。

2024年,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教科院正式发布《北京市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工作指南(试行)》,北京市课后服务工作也已经实现了对所有义务教育学校、所有工作日、所有有意愿的学生“三个全覆盖”。课后服务不仅是一项 “顺民意、暖人心”的民生工程,更是深化学校课后服务内涵发展、促进学校特色建设、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载体。这一模式丰富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群体的课余生活,让孩子们在多样化的活动中陶冶情操、培育品格,朝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方向迈进,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这一模式让不同区域、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都能公平地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与服务,有力地推动了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极大改善民生福祉。

(资料来源:教育部网站《2021年秋季学期落实“双减”成效和教学质量保障情况》,2022年2月15日;教育部网站《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广学校落实“双减”典型案例的通知》,2021年9月18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网站《北京发布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工作指南》,2024年5月17日;北京晚报《西城区中小学引进校外优质资源 200多项课后服务敞开选》,2021年9月8日;中国教育电视台《育见|北京西城区:回归课堂 推进五大工程落实“双减”》,2021年12月1日;北京市西城区教育委员会《整体设计 五育并举 护航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北京市西城区关于“升级版”课后服务的思考与实践》,《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1年第12期。)

“双减”政策的实施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问题。“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各地各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双减”文件精神,开展了诸多行之有效的探索尝试。北京西城区以“三率、三性、一特色”为工作着力点,注重自下而上的鲜活经验分享和典型带动,推出丰富多样的课后“菜单”,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学生的参与度和获得感,突出了学生的中心地位和主体作用;强调教师的创造和专业能力,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学校的主阵地作用,突出了学校的主动性。北京市西城区激发学校育人活力,大力提升优质教育服务供给水平,为校内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资源支持,走在了科学提质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上,为实现“双减”目标积极努力,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必要保障。

“双减”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双减”政策倡导全面发展和教育公平的理念,强调教育应真正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而非应试和竞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现了对教育本质的回归和对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本案例可以用于开展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对义务教育学校“双减”政策的实施效果开展实地调研。教学中可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双减”政策的实施情况,分析其在推动教育公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成效,以及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思考如何巩固提升“双减”政策执行效果,以此激发学生对新时代教育改革创新问题的关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