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进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建设,加强区域协调合作,加强水源地保护和水环境治理,确保密云、官厅水库,引滦工程等重要水源地水质安全。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280页。
2.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制度,健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机制,建设多元化生态保护修复投入机制。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北京:人民出版社2024年版,第39页。
太师屯镇是密云水库的重要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屏障。近年来,该镇在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以“微改革、微建设”为抓手,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态环境治理模式,先后荣获全国环境优美乡镇、首都文明乡镇等多项荣誉称号,通过“保水改革”让北京“美起来”,从而也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提供了宝贵经验。其主要做法体现在提升基层环境治理体系和管理体制改革等各个方面。
(一)构建负责任的“1+34”生态环境保护体系。生态保护是一项复杂工程,必须有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但在很多时候,基层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往往呈现碎片化,没有统一有效的协调指挥,经常导致各自为战、力量分散、责任不清。对此,太师屯镇创新性地构建了“1+34”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其中“1”指的是镇级生态环境保护大队,作为统一的指挥协调机构;“34”指的是在辖区34个行政村分别组建的村级生态环境保护中队,形成了一支覆盖全镇的基层环境保护队伍。这套体系有效解决了以往相关工作出现的问题,因此极大提高了环境保护工作的效率和实效性,从而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推行高效能的“三统一”管理机制。人心齐,泰山移。以往基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关键问题在于相关工作人员的有效激励不够,导致很多工作无法有效推动、政策得不到有效落实。太师屯镇有针对性地推行了“三统一”管理机制,即“统一考核聘用、统一岗位职责、统一管理使用”,所有工作人员,实行统一的考核聘用制度,完善绩效考核体系,考核结果与工资待遇直接挂钩。这种管理机制有效将责权利统一了起来,从而激发了工作人员积极性,提升了工作效率和责任感,确保了环境保护工作的长期有效性。
(三)开展针对性的专项治理行动。生态环境保护离不开“严管”。太师屯镇积极开展了水库上游河湖百日整治行动、蓝盾专项执法行动等多项专项行动。例如在百日整治期间,密云水库综合执法大队针对密云水库一级保护区及上游河道展开综合执法行动,累计出动4754人次,1050车次,115船次,立案145起,严厉打击了非法捕鱼、污水处理、垃圾堆放等问题,形成依法保水高压态势。这些行动有效改善了水环境质量,维护了生态环境安全,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
(四)实现多效益的生态涵养区绿色发展。太师屯镇以极高的历史使命感和政治责任感,承担起保护好密云水库这一首都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地的职责使命,严格执行《北京市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条例》《关于推动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新时代高质量推动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这样一方面高水平保护好生态环境,比如,实施退耕禁种工作,实现10.4万亩土地全部退出耕种,恢复了水库的自然生态;拆除清退了水库一级保护区内17家较大规模养殖场,清退畜禽165万头(只)、鱼池623亩,拆除圈舍190万平方米;关停5家矿山企业以及水库周边110家企业;开展放马峪、建昌、云冶、首云、威克5座矿山生态修复合计555公顷;实施自然生态修复,建设8.5万公顷水源涵养林,林木覆盖率达90%;另一方面高质量发展好绿色经济,比如,大力发展特色蜂产业,积极创造新需求,努力完善“蜜蜂+”的产业格局,形成了集蜂事体验、悬蜂游览、蜂创意产业、科普研学等于一体的新业态。太师屯镇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真正统一起来,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走出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绿色发展新路。
正是在以太师屯镇为代表的水库守护人的努力下,密云水库的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高。2021年10月1日,密云水库水位达到155.30米,突破了1994年的最高水位,为建库以来历史之最,蓄水量达到35.79亿立方米,也为建库以来最高纪录。此后密云水库持续保持高水位运行,水质也稳定达到Ⅱ类标准。“生态好不好,鸟儿最知道”。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鸟儿成了密云水库的“常客”。截至2023年底,密云水库库区监测记录到的鸟类由2020年的190种增加到了235种,其中包括丹顶鹤、东方白鹳、大天鹅等15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38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太师屯镇的“天鹅季”已远近闻名,最多时达50余只,这些水上精灵不但为冬日增添了无限活力,还吸引了无数观鸟爱好者和摄影爱好者。
密云区太师屯镇地处密云水库上游,水资源保护责任重大。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太师屯镇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径,以“微改革、微建设”为抓手,构建独具特色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包括“1+34”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和“三统一”管理机制等,前者使镇和村都真正负起责来,后者使每个人的责任、权利统一起来,有效整合了各方面力量和资源,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积极性,提高了生态治理效率。太师屯镇坚持以高水平保护好密云水库生态环境作为绿色发展的前提,并基于当地实际发展特色蜂产业、完善“蜜蜂+”的产业格局,切实走通了高质量绿色发展之路,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真正统一起来。总体而言,太师屯镇微改革微建设治理水库的成功经验主要包括:坚持党的领导,强化责任担当;坚持系统治理,构建协调机制;坚持创新驱动,探索有效模式;坚持绿色发展,促进协调统一。太师屯镇生态环境治理取得显著成效,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进典型。
本案例适用于思政课中关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等相关专题内容的教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展开:
1.案例导入,激发兴趣: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一个原本面临生态环境严峻挑战的小镇,是如何在短短几年内实现华丽转身的?
2.分组讨论,深入理解: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围绕案例中提出的问题,如“1+34”生态环境保护体系的构建思路,分析“三统一”管理机制的运行机制,探讨太师屯镇成功治理密云水库的经验。
3.结合理论,提升认识: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太师屯镇的成功经验是如何体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比如引导学生思考太师屯镇如何坚持把建设美丽密云水库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如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1.推进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建设,加强区域协调合作,加强水源地保护和水环境治理,确保密云、官厅水库,引滦工程等重要水源地水质安全。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280页。
2.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制度,健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机制,建设多元化生态保护修复投入机制。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北京:人民出版社2024年版,第39页。
1.太师屯镇微改革微建设治理水库的经验和启示有哪些?
2.如何理解太师屯镇生态治理中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辩证关系?
1.《北京密云推动生态文明“微改革”打造生态环境现代化治理体系乡镇样板》,《中国环境报》2022年12月13日。
2.习近平:《习近平书信选集》第一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
太师屯镇是密云水库的重要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屏障。近年来,该镇在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以“微改革、微建设”为抓手,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态环境治理模式,先后荣获全国环境优美乡镇、首都文明乡镇等多项荣誉称号,通过“保水改革”让北京“美起来”,从而也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提供了宝贵经验。其主要做法体现在提升基层环境治理体系和管理体制改革等各个方面。
(一)构建负责任的“1+34”生态环境保护体系。生态保护是一项复杂工程,必须有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但在很多时候,基层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往往呈现碎片化,没有统一有效的协调指挥,经常导致各自为战、力量分散、责任不清。对此,太师屯镇创新性地构建了“1+34”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其中“1”指的是镇级生态环境保护大队,作为统一的指挥协调机构;“34”指的是在辖区34个行政村分别组建的村级生态环境保护中队,形成了一支覆盖全镇的基层环境保护队伍。这套体系有效解决了以往相关工作出现的问题,因此极大提高了环境保护工作的效率和实效性,从而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推行高效能的“三统一”管理机制。人心齐,泰山移。以往基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关键问题在于相关工作人员的有效激励不够,导致很多工作无法有效推动、政策得不到有效落实。太师屯镇有针对性地推行了“三统一”管理机制,即“统一考核聘用、统一岗位职责、统一管理使用”,所有工作人员,实行统一的考核聘用制度,完善绩效考核体系,考核结果与工资待遇直接挂钩。这种管理机制有效将责权利统一了起来,从而激发了工作人员积极性,提升了工作效率和责任感,确保了环境保护工作的长期有效性。
(三)开展针对性的专项治理行动。生态环境保护离不开“严管”。太师屯镇积极开展了水库上游河湖百日整治行动、蓝盾专项执法行动等多项专项行动。例如在百日整治期间,密云水库综合执法大队针对密云水库一级保护区及上游河道展开综合执法行动,累计出动4754人次,1050车次,115船次,立案145起,严厉打击了非法捕鱼、污水处理、垃圾堆放等问题,形成依法保水高压态势。这些行动有效改善了水环境质量,维护了生态环境安全,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
(四)实现多效益的生态涵养区绿色发展。太师屯镇以极高的历史使命感和政治责任感,承担起保护好密云水库这一首都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地的职责使命,严格执行《北京市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条例》《关于推动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新时代高质量推动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这样一方面高水平保护好生态环境,比如,实施退耕禁种工作,实现10.4万亩土地全部退出耕种,恢复了水库的自然生态;拆除清退了水库一级保护区内17家较大规模养殖场,清退畜禽165万头(只)、鱼池623亩,拆除圈舍190万平方米;关停5家矿山企业以及水库周边110家企业;开展放马峪、建昌、云冶、首云、威克5座矿山生态修复合计555公顷;实施自然生态修复,建设8.5万公顷水源涵养林,林木覆盖率达90%;另一方面高质量发展好绿色经济,比如,大力发展特色蜂产业,积极创造新需求,努力完善“蜜蜂+”的产业格局,形成了集蜂事体验、悬蜂游览、蜂创意产业、科普研学等于一体的新业态。太师屯镇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真正统一起来,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走出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绿色发展新路。
正是在以太师屯镇为代表的水库守护人的努力下,密云水库的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高。2021年10月1日,密云水库水位达到155.30米,突破了1994年的最高水位,为建库以来历史之最,蓄水量达到35.79亿立方米,也为建库以来最高纪录。此后密云水库持续保持高水位运行,水质也稳定达到Ⅱ类标准。“生态好不好,鸟儿最知道”。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鸟儿成了密云水库的“常客”。截至2023年底,密云水库库区监测记录到的鸟类由2020年的190种增加到了235种,其中包括丹顶鹤、东方白鹳、大天鹅等15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38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太师屯镇的“天鹅季”已远近闻名,最多时达50余只,这些水上精灵不但为冬日增添了无限活力,还吸引了无数观鸟爱好者和摄影爱好者。
密云区太师屯镇地处密云水库上游,水资源保护责任重大。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太师屯镇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径,以“微改革、微建设”为抓手,构建独具特色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包括“1+34”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和“三统一”管理机制等,前者使镇和村都真正负起责来,后者使每个人的责任、权利统一起来,有效整合了各方面力量和资源,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积极性,提高了生态治理效率。太师屯镇坚持以高水平保护好密云水库生态环境作为绿色发展的前提,并基于当地实际发展特色蜂产业、完善“蜜蜂+”的产业格局,切实走通了高质量绿色发展之路,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真正统一起来。总体而言,太师屯镇微改革微建设治理水库的成功经验主要包括:坚持党的领导,强化责任担当;坚持系统治理,构建协调机制;坚持创新驱动,探索有效模式;坚持绿色发展,促进协调统一。太师屯镇生态环境治理取得显著成效,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进典型。
本案例适用于思政课中关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等相关专题内容的教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展开:
1.案例导入,激发兴趣: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一个原本面临生态环境严峻挑战的小镇,是如何在短短几年内实现华丽转身的?
2.分组讨论,深入理解: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围绕案例中提出的问题,如“1+34”生态环境保护体系的构建思路,分析“三统一”管理机制的运行机制,探讨太师屯镇成功治理密云水库的经验。
3.结合理论,提升认识: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太师屯镇的成功经验是如何体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比如引导学生思考太师屯镇如何坚持把建设美丽密云水库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如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